三、编后语
三、编后语
《曙光农场史》问世了。
1983年5月成立场史办,1987年3月完成初稿后,又经一年的送审、场内外征求意见、反复核对修改定稿。
在编写过程中,场史办的同志在场内外访问老领导,老干部、老工人等200余人次。查阅档案室1948~1987年全部档案资料,其中有的反复查阅进行摘抄。?K去省、县;总局、管局等档案馆查阅资料。省外采用信函访问调查,收集场史资料。得到r场内外许多同志和场内有关科室的热情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因此,《曙光农场史》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是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导的结果。
是场党委和场领导重视支持的结果。
为场史提供书面资料或编写专业志初稿的有:杨国春、郭连仲、曾鹤松、李公民、段晓蓉、吕其胜,王兴文、单忠、韩浩然、安金生、阎君芳、姜永庭、姜运学等。
在此向所有热情支持我们的领导和同志们,尤其是朱木成、刘明允、祖秉文、于名义、胡锁坤、张志、张秀岩、刘欣、唐绍寅、张卫京、王智仁、徐豁达、郭明学、于子衡、郭猛等同志,退休回原籍湖南省的张宝生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粗通文字,挑起编写场史重担,实难胜任,秕漏之处在所难免。按农场总局党委提出“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内容充足、特点鲜明、文字简练”的要求,以及编史修志的目的和作用“资政、教化、存史”尚有差距。
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以资弥补,这是我们的殷切冀望。
曙光农场场史办公室
一九八七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