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1997年
1997年
1月7~8日 农场第二十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了杜增杰场长所作的题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高效增长,再铸曙光辉煌》的工作报告,通过了“保一产、上二产、促三产,实行米稻战略,围城经济”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工农业产值 1亿元,粮豆总产6万吨,经营利润500万元,人均收入3 000元,即“1653”的经济目标。
1月17日 破产 2年零4个月的原曙光水泥厂,经过机制转换,资产重组,成为具有新机制、新体制、新企业的“三新”企业——兴隆水泥厂。本日,新厂开始启动。2月 17日,兴隆水泥厂正式点火生产。
1月20日 农场实行高抵押金、重奖罚、大额度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场共有608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和保证金,总金额达 286.1万元。这一制度加大了机关干部与基层管理者的风险、竞争意识。
1月29日 全场开展送温暖活动,农场领导分9个组走访498户贫困家庭,发放慰问金1万元。
2月15日 农场经营管理学习班开学。此次特邀八一农大教授、讲师4人讲课,全场共有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150人参加学习。
3月13日 分局局长郭维和来农场视察新开工生产的兴隆水泥厂工作。
3月 19日 农场第三产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了依靠毗邻佳木斯、七台河、桦南两市一县,地处鹤大(鹤岗—大连)公路沿线的“地缘优势”,发展以生猪为骨干的规模养殖业和以棚室蔬菜为牵动的经济作物种植,全面发展个体工商业的工作思路。农场投入10万元低息贷款扶持专业大户,建立棚室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变“地缘优势”为经济优势。
3月 26日 总局局长王玉林在分局副局长白迎科的陪同下来农场视察工作并参观了五队和兴隆水泥厂,听取了场长杜增杰、党委书记董玉芳关于农场工作情况的汇报,肯定了农场新一届班子的工作,同时对农场工作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加快工作思路的转换;二是发展“两高一优”大农业;三是抓产业化建设,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四是继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4月 21日 中共曙光农场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审议农场党委书记董玉芳的《工作报告》、纪委书记袁绍民的《纪委工作报告》;二是民主选举新一届农场党委委员、纪检委委员。
5月10日 农场场直地区656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开始由社会统筹发放。
5月10日 分局党委副书记赵登臣来场验收小康队建设。
6月29日 农场举办“庆七一、迎回归”文艺晚会。
7月 14日 农场场长杜增杰、党委书记董玉芳及农林科、水稻办的科技人员陪同农场老干部下队参观农业生产。
7月 19日 农场麦收动员暨双文明奔小康工作会议召开。场长杜增杰对麦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加强干部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提出领导干部要具备“六种观念”,即:政治观念、规范观念、战略观念、创新观念、风险观念、法人观念。
7月 22日 分局纪委书记石荣理来场考核农场班子工作。农场党政班子召开以“廉政自律、理清思路、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推进农场经济建设”为中心议题的民主生活会。
8月5日 农场工业、事业单位开始财务大检查。
8月8日 农场场长杜增杰在麦收总结会上号召全场人民努力奋斗,把曙光农场建设成“农业上的强场、工业上的大场、商贸上的重场、经济上的富场、文明上的硬场”。
8月8日 农场举办扩大致富视野、改变传统思维,统一标准技术,强化管理力度为目的的农业技术培训班。
8月29日 农场场长杜增杰、党委书记董玉芳赴哈尔滨参加垦区建设50周年庆典。
9月6日 农场召开秋收动员会议,场长杜增杰提出了“早动、抢收、统管、收净、奖罚”10字要求。
10月4日 农场塑料厂改为兴隆水泥厂的一个下属车间。
11月7日 农场后备干部经营管理大专班举行开学典礼,农场28名后备干部参加学习。
本年度 农场经营指标实现“七超历史”:国民生产总值8 900万元,经营利润521万元,人均收入3 008元,国有资产增值487万元,粮豆总产62 249吨,资产负债率下降 2个百分点,国有资产增值率为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