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人口规模

第一节 人口规模



                  第一节 人口规模
  一、人口来源
  曙光农场前身是1948年建场的桦南农场。当时由合江省建设厅在佳木斯市举办拖拉机训练班,以训练班的学员为骨干,开发建设了桦南县农场。
  1949年9月 17日,由解放三团组建了孟家岗农场,人员来自湖南、四川、广东等地的解放人员。
  1953年1月,孟家岗农场与桦南农场合并。农场土地面积扩大,农场人员不断增加,到1958年,除两场人员,又吸收了八虎力(现一队)、火烧沟 (现二队)、鲍家屯(现三队)、崔家屯(现四队)、大洼(现五队)、吉兴屯 (现十一队)、东安屯(现十二队)、半截河子村(现十四队)、刘家粉房(现十三队)等村屯人员加入农场。
  1958年4月19日,十万官兵转业北大荒,有来自广东省 41军,湖南郴州等12步兵预备军校,长沙工程兵预备军校,福建省部分士兵,共计849人,到农场安家落户。
  1959年,一部分山东支边青年和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先后到农场参加建设。
  1966年到1974年,有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城市知青下乡来到农场,共计 4 223人。这些知青在1979年绝大部分已返城。
  1986~2000年期间,农场除原有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干部职工及53名知青扎根农场外,还有部分国家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成长起来的初高中毕业的农场职工子弟。
  二、人口分布
  2000年,全场人口共计12 541人,其中农业生产队 5 276人,水泥厂1 617人,煤矿543人,农场场部地区5 105人。
                 人口变动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1—3                             单位:户 人



  
  续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