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肥料 第六节 肥 料
为保证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农场于1988年制定了《关于1988年农业生产措施要点》,提出施肥标准化,把施用化肥分为基本肥、高产肥,经济作物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等。在《要点》中规定了为保证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推广应用“测土施肥”新技术,即:因土、因作物施肥。以作物计划产量指标所需养分,参考土壤可供养分,用补差法,人为增施欠缺各类肥量,除保证作物生育全过程中不脱肥,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肥料。同时农场一直坚持有机肥与化肥搭配施用的科学施肥制度。
一、玉米施肥
玉米传统施肥为普施种肥、普遍追肥。1989年,农场开始推广“玉米氮肥一次深施不追肥技术”,采取播种同期深施肥(种下深施15厘米),为分层深施肥。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施肥方法可使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0~15%。1997年,农场下发了场发 [1997]25号文件《关于印发1997年大田播种实施办法》的通知,提出玉米直播按亩产600公斤施肥,深度为 18厘米~20厘米,亩施N、P、K纯量为 15公斤以上,N:P:K=1.5:1:0.3(尿素200公斤/公顷、二胺150公斤/公顷、钾肥80公斤/公顷)。双覆玉米按亩产1 000公斤设计:亩施N、P、K纯量为28公斤~30公斤,N:P:K=2:1:0.3(尿素500公斤/公顷、二胺300公斤/公顷、钾肥 120公斤/公顷)。叶面追肥于玉米封垄前进行(络合微肥75毫升/亩)。玉米根际追肥于8~10叶期进行。施肥为种肥、底肥、根际追肥、叶面肥相结合。
二、大豆施肥
大豆分层深施肥,按每亩200公斤进行施肥设计。亩施N、P、K纯量8公斤以上,2/3在下层深度为12厘米~14厘米,1/3在种下 2厘米~3厘米,N:P:K=1:1.25:0.5。叶面肥于大豆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喷络合微肥100毫升/亩,要做到100%地进行三遍喷肥作业,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鼓粒期进行第四遍喷肥作业。
三、水稻施肥
水稻施肥按亩产550公斤计算,尿素200公斤/公顷,二胺100公斤/公顷,钾肥50公斤/公顷。亩施N、P、K纯量 12公斤/亩,N:P:K=2:1:0.5。2000年农场制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中规定,水稻按叶龄技术施肥,其分配:基肥30%、蘖肥30%、接力肥(调节肥)10%、穗肥20%、粒肥10%。
四、小麦施肥
1995年以前,小麦施肥为种肥同位,亩施N、P纯量为 8公斤。1995年开始,农场推广应用了“秋施底肥”,深度为15厘米,亩产240公斤,亩施纯量为9公斤。1997年开始采取侧深施肥,侧7.5厘米、深15厘米。
1986~2000年期间,农场用化肥情况是:“七五”期间,粮豆平均年产22 493吨,年平均施肥总量(实物量)1 60636吨。“八五”期间,年平均产粮豆31 374吨,年平均施肥总量2 169.6吨。“九五”期间,年平均产粮豆54 227.80吨,是“七五”期间年平均粮豆产量的 2.46倍,年平均施化肥总量为3 135吨,是“七五”期间年平均施化肥量的 1.92倍。1986~2000年,农场施化肥总量为34 556.80吨,其中氮肥16 036.18吨,磷肥 14 868.96吨,钾肥1 714.40吨,复合肥1 937.26吨。
各种作物施肥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3—3 单位:吨 公斤
续表3—3
注:1995年以后开始用钾肥,凡N、P、K比例数只有两个数的,均为缺少K肥。
各类化肥施用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4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