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场部建设管理 第一节 场部建设管理
一、建设规划
长期以来,农场场部地区建设以短期计划为主,无长远规划,使整个场区建设随意性较大,功能分区混乱,布局不合理,部分道路方向不规范,纵横不垂直,岔路多,路面窄,既影响了交通安全和消防通道畅通, 也阻碍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1993年,农场根据《黑龙江省垦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精神, 委托黑龙江省农垦勘测设计院编制了 《曙光农场场部城镇建设1994~2014年总体规划》,1994年 6月,编制完成。该《规划》本着因地制宜,逐步改造,有利生产,便于生活,符合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对场部工业区、居民区、公共建筑区及市政的道路、广场、电力、通信、供水、供暖、污水排放、广播电视、园林绿化及环境保护等都做出了至2014年的长远规划。1994年以后的主要建设基本按规划实施,但因长期造成的不合理布局,需逐步改造使之趋向合理。
二、建设工程
(一)房屋建设
1989年5月至2001年11月,主要建筑工程共12项,房屋总面积为18 350平方米,并建设950延长米污水排放主管道,总投资1 711万元。其中,主要房屋建设工程如下:
1、乳品厂。1988年5月动工建设,1989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混合结构,外墙为水泥砂浆刷白色涂料,总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总投资为120万元。厂房生产规模按日处理鲜奶20吨建设。
2、银行营业楼。1993年开工建设,层数为3层,总建筑面积为 750平方米,混合结构,外墙面为马赛克、水刷石饰面,附属工程为240平方米,总投资140万元,199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3、银行综合住宅楼一幢。1997年建设,当年竣工并交付使用。建设总建筑面积为2 500平方米,总投资为245万元。
4、曙光小学教学楼。1999年开工兴建,当年竣工,2000年3月学生进入新教室上课。总建筑面积4 060平方米,混合结构,浮雕砖饰面外墙,塑钢窗,白钢大门,屋面采用新型材料PVC卷材防水,PS板保温。外观设计新颖,装饰美观,总投资324万元。
5、农场办公楼。2001年7月1日在农场新区南侧学府路东端开工兴建,于当年 11月交付使用。该办公楼3层(含宾馆),总建筑面积3 520平方米,外墙贴瓷砖,局部玻璃幕装饰,具有现代风格,屋面防水,屋顶保温均用新型材料。总投资340万元。
农场场部主要建筑工程及投资明细表
(1989~2001年)
表3—35 单位:平方米 万元
(二)道路建设
1986年,农场场部主干道、次干道及巷道,共计40余条(其中主干道10条),总长为20 000延长米,均为砂石路面,场部中心十字交叉道路为主干道,并有林带。1990年至1991年,农场先后投资共28万元对场部路面进行了维修和铺垫,达到了平整、坚实,雨后无积水。1992年,投入12万元新修砂石路面3 000延长米。
1994年,维修排水明沟3 000延长米,共投资6万元。
1998年,农场投资12万元,修建圆涵7座。
2001年9月26日,农场场区2 400延长米水泥路,即中心学府路段工程破土动工,东西向路面宽12米,南北向路面宽14米,当年投资 90万元。完成了路基工程。2002年7月建成并通车,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农场自筹150万元。当年,农场再次自筹资金136万元,完成了4 800延长米排水沟的建设工程。农场场部地区道路总长达23 000延长米,除 2 400米水泥路外均为砂石路面。
三、城建监察
1995年,农场依照红兴隆管局文件精神,成立了建设监察中队,由建设科两名同志兼职工作。其职能是监督检查违章建筑和超标准建房。1999年10月,农场先后拆迁了南北主干道两侧临时铁皮商业服务房36栋及拆板栅、猪圈等,总面积为 480平方米,改善了场容场貌。在拆迁过程中,监察中队执法人员对群众进行了法制教育,使拆迁任务顺利完成,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也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