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公共设施

第二节 公共设施



                  第二节 公共设施
  一、供 热
  1986~1996年,农场场直地区居民,主要以自制土锅炉取暖,工业区和公共建筑由于布局零散,不集中,导致供热管路不能联网,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1997年,银行综合住宅楼建成后,建场50年来第一批居民住进了有集中供热的楼房。
  2001年,机关办公楼建成后,并与中学教学楼、小学教学楼及宿舍等共用 1台锅炉供热,担负供热总面积23 470平方米。提高了采暖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当年末统计,全场拥有取暖锅炉6台共8吨位,管网1 400延长米,有司炉工 40余人,均经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先后由红兴隆管局颁发了司炉工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二、供 水
  1981年,农场场直地区,除十四生产队 (该队位于场直地区)有少数草房外,93%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当时水厂位于场区西南(原修造厂南,电管站东),由水管站负责管理。自来水水源为两眼机电深水井,其深度分别为110米和105米。日供水量达500吨。管线总长为 11 500延长米,其中主干线5 000延长米,支干线6 500延长米。农场场部属贫水区,供水不足,干旱季节虽采取了分片供水或限时供水的办法,但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仍有困难。
  1988年和1996年,先后在奶粉厂西侧,新打两眼深水井,深度分别为52米和90米,后52米深的井停用。截止2000年,农场有2眼深水井为场部地区 1 628户(包括第十四生产队108户)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并为20个基层单位、30个个体户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和场部地区职工饲养的猪、牛、禽等饮用水。自来水入户率达99%。
  三、污水排放
  1997年,银行住宅楼建设的同时,建成了 1 000延长米的污水排放管道,材料为陶管,管径250毫米。
  2000年,农场投资 80万元,建设一条长950延长米的地下污水排放主干管网,起点为小学教学楼,向南经场部家属区和第十四生产队家属区,入五牛河支流,同时修建污水处理化粪池两座,管路材料为直径 1 000毫米砼(水泥)管。2001年,机关办公大楼建设时修建一条总长为800延长米的污水排放主干管网,管材直径为300毫米陶瓷管。主干道向南流经白土矿,入五牛河支流。 3条污水排放主干管网建成后,场部地区环境卫生得到一定改善,但居民区污水排放仍以明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