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建筑施工

第三节 建筑施工



                  第三节 建筑施工
  一、施工设备
  1986年,农场建筑公司拥有以下设备:平刨、压刨各 2台,水泥砂浆搅拌机2台,卷扬机1台,汽车2台,中、小型农用拖拉机3台,人力推车数辆,另有木(钢)制脚手架等施工设备。由于设备极其简陋,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承揽大型工程时需租用设备和雇用车辆。
  1998年,建筑公司被姜振峰一次性买断。1999年,公司新购置塔吊1台、龙门架1座,钢筋切断机和电焊机各1台等。截止2000年,建筑公司固定资产值达50万元。
  二、工程技术队伍
  80年代初,建筑业技术人员外流,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参与建筑市场竞争。农场于1982年至1987年先后选送 4名技术骨干进入哈尔滨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船舶学院等院校脱产学习,提高了农场建筑工程队伍技术水平。
  从1988年职称改革至1990年期间,农场有建筑工程师1人,建筑助理工程师1人,建筑技术员6人。技术工人及特殊工种人员30人,多次参加了总局、红管局举办的建筑业学习班。
  2000年,农场有建筑工程师2人,建筑助理工程师4人,并有40余人的熟练技工成为建筑业的技术骨干。
  三、建筑业发展及经营成果
  1984年,农场组建了建筑公司,下属工程一队、工程二队、木材厂、水泥制品厂、水电安装队等,各单位独立核算。1985年,共创产值70万元,利润2万元。
  1987年,建筑公司解体,所属各单位实行自主经营,定利上交,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
  1988年,因场内建筑市场不景气,农场主要建筑施工单位工程一队在周边地区承揽工程,同时企业内部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工长承包栋号,人员自由组合,独立核算,定额管理,定利上交,超利分配。当年完成红兴隆管理局宾馆屋面防水工程 1 000平方米,采用了新型屋面防水材料,加之精心施工,得到用户好评,为企业向外发展打下基础。
  1990年,农场建筑施工单位先后承揽了红管局农机校水厂、七台河焦化厂工程,全年完成建筑面积3 000平方米,创利润5万元。1992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农场施工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也存在着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企业处于亏损局面。1993年至1994年,工程公司承担了曙光水泥厂扩建的厂区道路、矿山破碎车间和地中衡等三项工程,同时完成了银行营业楼及附属工程,工程质量合格。共完成产值215万元,创利润3.4万元。
  1995年,建筑公司实行租赁经营,更名为“建筑工程公司”。1997年,完成产值 240万元,盈利10万元。
  1998年,农场工商运建服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筑工程公司被姜振峰投资10万元一次性买断,成为民营企业,并更名为红兴隆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曙光建筑工程分公司。
  1999年至2000年,曙光建筑工程分公司先后承担了曙光小学教学楼和 950米下水道等工程,共完成产值400万元,利润40万元,安排下岗职工 40余人。小学教学楼工程工期短,造价低,装饰美观,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被评为红兴隆分局建设系统文明工地。同年,曙光建筑工程分公司被红兴隆分局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