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应
第二节 供应
第二节 供 应
一、农机配件(零、部件)
1986年至1993年,农机配件是采取计划分配和市场采购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供应。每年初由物资公司计划员根据生产队和各基层单位上报的年度需物资计划,结合上年物资消耗总量和库存总量及农场自制件数量等综合因素,制定农场年度物资采购和分配计划,其中农机配件部分根据计划分配,计划外和紧缺物资需到市场和兄弟农场及厂家采购,保证农忙季节不误生产。1994年以后,市场逐渐放开,缓解了物资供需矛盾。1996年以后,物资市场全面放开,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购。物资公司不再大量采购农机配件、五金交电等物资,主要销售库存物资为主,减少积压,活化了资金。
二、油料供应
1986~1990年,场直各单位各类车辆的用油(柴油、汽油、润滑油),按实际测算用油量供应。生产队按土地面积,每自然亩供应 6.5公斤(柴油)。1990年以后,由于油料供应日趋紧张,并且价格上调,农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计划用油,与用户签订供需合同。用户做到不漏油、不撒油、不丢油;供油方做到按计划及时供油,不误农时,并做到不积压、不空库,提高资金利用率。库内不足部分用议价油补充。1996年后,油料市场放开,油料供应形势好转,不再限量,同时用户也可自行购油,价格随行就市。1986~1998年,农场物资公司共销售柴油20219.6吨,汽油7640吨,润滑油 616.40吨。1999年,物资公司油料部分,由总局物资处垂直管理。
三、化肥 农药
1986~1990年期间,化肥为计划供应,价格平稳。1991年以后,货源紧张,价格上涨,使粮农难以承受,并影响了化肥投入量。1994年开始,农场物资公司多处寻找货源,保证供应。1998年以后,化肥市场全部放开,价格平稳。家庭农场用肥可到物资公司和市场选购。1986~2000年,物资公司累计销售化肥31 312.4吨,其中氮肥13 336.3吨,磷肥1 1147吨,钾肥1 666.4吨,复合肥1 860吨;农药301吨。
四、结算方式
1986年,农场各单位到物资公司领料,实行转账支票,限额领料(生产队以每自然亩0.5元核定资金),凭领料单办理转账手续。 1987~1993年,基层保管员持财务科下发的限额领料本领料。1994年,农场各基层单位到物资公司领料全部实行货币资金交易。截止2000年,农场物资公司固定资产原值48.6万元,净值34.56万元,流动资产1 662万元,其中库存232.44万元,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分别为1 372.67万元和5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