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四编 经营管理
第一章 计划统计
章下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经济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计划管理工作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革,先由指令性计划变为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再改变为指导性计划,最后完全靠市场调节。农业由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改变为利用现有土地面积,培肥地力,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和绿色有机、 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由单一经营农业,改变为以农业为主,发展两翼(工业、畜牧业)及多种经营,并调节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建设投资由单一国家拨款改变为国拨、农贷、自筹、社会筹资等多元融资形式;建设项目管理由程序化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转变。本着积极发展又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编制计划,下达指标,调动了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因素,为完成各项指标提供了保证。
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分为中长期计划(规划)、年度计划、短期计划等。1986年至2000年期间,主要计划、规划内容有:七五计划、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及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986年以后,农场计划部门一直归属财务科,配置 1人,负责农场的计划编制、计划管理和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服务工作。
随着农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统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统计报表由手工汇总改变为微机超级汇总。加强了统计信息网络建设,统计工作正在逐步实现自动化。1990年,农场开始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到2000年,农场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8 424万元,是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7倍;社会总产值为17 354万元,是1986年社会总产值的5.25倍;人均收入为2 845元,是1986年569万元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