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党员教育

第三节 党员教育



                  第三节 党员教育
  一、党员教育
  教育形式,通过党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建立各种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农场党委成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坚持集体学习一次,并指导全场党员干部学习。此外,农场党委每年组织一期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教育内容, 1986~2000年期间,党员以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文件为重点,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政策水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推进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同时,坚持对党员进行党章的教育,提高贯彻党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99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 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和对照检查,增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坚定了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2000年,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发表后, 农场党委立即组织了学习,深刻领会 “三个代表”的精神和实质,并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为职工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推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
  二、干部培训
  (一)党员干部培训
  1986~2000年,总局党校、分(管)局党校、农场党校,为对在职干部进行培训的重要场所。总局党校重点培训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分局党校重点培训科级以下干部。农场每年到总局党校培训1~2人,到分局党校培训20~30人次。农场党校近两年时间举办长期班及短期班,参加培训人数共计 367人,学员是基层党员干部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时事、哲学、党史、市场经济理论等内容。农场党委每年利用冬训期间举办各类型的党员干部学习班,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短期培训,主要内容是:党的宗旨、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组织纪律等基本知识。
  (二)专业技术干部培训
  1984年 9月,农场经过考试考核择优录取了23名学员参加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干部大专班,脱产学习,于1986年7月毕业。1986年7月,25名学员参加省电大经营管理大专班,脱产学习,1988年9月毕业。1998年9月~2000年7月,34名学员完成第三届本科函授班学习。1997年 9月,农场举办了后备干部学习班,并有28名男学员参加八一农垦大学“经营管理大专班”函授学习,2000年毕业。
  1987年,54名学员参加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函授学习,学制 4年,1991年毕业。1983~2000年,农场有30余名学员参加自学考试,并先后毕业,期间,有近 200名专业技术干部完成学历教育。
  1988年以后,农场利用冬训期间,对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截止2000年,农场和农场党委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学习班和党员干部短期学习班60期,总天数 610天,累计培训人数为5 192人次。
  三、组织生活制度
  曙光农场是县处级企业单位,它还包含着教育、卫生、公检法司等部门,要担负着与地方政府一些相同的职能工作。为了加强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农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生活制度。
  曙光农场一般在五年召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重大的决策和奋斗目标在党代会上讨论通过。年度目标、财务计划等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会议定下来的决策和奋斗目标由班子分工检查督促落实,场长负责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报告制度、议事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历年的经营计划、各种实施方案均由基层充分研究讨论后,提交场职代会审议通过。
  农场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议题由农场党委根据国家形势与农场实际统一下达,基层班子结合单位具体情况有所侧重。生活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流思想,解决矛盾,增强团结。
  由于农场具备“小社会”的性质,在管理上纷繁复杂,必须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作保证。组织生活制度便是其中不可少的一项。多年间,农场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一套组织生活制度,其中包括: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申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党员评议制度以及党的“三会一课”制度等。通过坚持这些制度,加强了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也保证了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