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节 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节 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建设
  1986~2000年期间,农场党委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领导班子配备上坚持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打破了干部任用中的单一委任制和终身制,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班子结构按照工作经验、性格、知识层次、专业特点、年龄等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并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1987年,农场班子有9人,其中政工4人,行政5人;年龄结构,40周岁以上的占81.4%,39岁以下的占18.6%;学历结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71.5%,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8.5%。
  1997年,农场班子有11人,其中政工5人,行政 6人;年龄结构40周岁以上的人员占77.8%,39岁以下的人员占22.2%;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占90.9%,具备中专学历的占9.1%,其中女干部1人。
  二、干部队伍建设
  农场党委在选拔干部上,通过考察、考核,在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重创新、重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在任干部实行目标考核制、聘任制、试用期制、尾数淘汰制等制度,增强了干部紧迫感、责任感。
  1996年,农场党委根据农垦总局党委的要求,对农业生产队的干部,在年龄、学历、专业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队的农业技术员和农机技术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而且专业必须对口,否则农场将不予聘任。股级干部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科级干部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在年龄方面,原则上选拔副处级干部不超过40周岁,科级干部不超过35周岁,股级干部不超过30周岁,后备干部按照同等级别减少 5岁。由于在选拔干部的年龄和学历上要求比较严格,为避免后备干部资源枯竭,1997年,请八一农垦大学在农场举办一期后备干部大专函授班,学制3年,经济管理专业,经过考试考核择优录取 28名30岁以下学员入学,同时分配到基层各单位和生产队,担任行政领导的助理,边学习边实践。2000年,28名学员毕业,其中有 9名学员当年被聘到干部岗位上工作,有力地缓解了干部紧张问题。
                农场干部队伍状况统计表
                  (1992~2000年)
  表5—13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