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思想教育
第三节 思想教育
第三节 思想教育
农场于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逐步实行了以“两自理,四到户”为标志和特征的经营模式,停发了沿袭了几十年的等级工资,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一场史无前例的农业经济体制大变革全面展开。因职工群众思想观念转变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改革步伐,加之严重自然灾害等综合因素影响,人们对改革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怀疑。农场党委宣传部针对这一职工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宣传部副部长刘金良、宣传干事周广萍,步行下到各生产队,并深入各家各户,根据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宣讲“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1983年 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了“一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两不变”(公有制、责任制长期不变)、“三兼顾”(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教育,并深入群众调查摸底,总结典型经验。农场文艺小分队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了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同时宣传了北大荒精神,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宣传了代表曙光人形象的“曙光人精神”,即“艰苦奋斗的精神、令行禁止的作风、标准作业的传统、顾全大局的风格、一心为场的思想”,努力开创农场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宣传了省委提出的关于“稳定、完善、提高”的六字方针。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职工群众对农业改革的认识逐渐提高。
“八五”期间,农场和党委的重点工作是:继续办好家庭农场和实施“以稻治涝”战略工程;推进工商运建服企业两权分离,实行全员抵押承包、租赁,同时推动了产权利制度改革进程;“走科教兴场”、“管理兴工”的道路,加速 1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自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大翻番奔小康步伐,完成“八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党委宣传部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宣传了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七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了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及管理局翻两番奔小康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农场党委召开了“曙光农场翻两番奔小康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委书记于生作了题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顺利实现翻两番奔小康搞好服务》的工作报告。宣传部编写了《搞好北大荒二次开发,大步伐翻番奔小康》的宣传提纲,下发了曙发[1994]26号文件《关于印发今冬明春政治思想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学习,贯彻到每家每户,宣传到人人皆知。期间,党委宣传部还利用冬训期间编写了系列教育材料《一百亿斤商品粮基地与北大荒精神》,并以此为主题,举办了智力竞赛,编印了“市场经济大讨论问答题调查”(职工部分), 1 000人参与讨论。此期间,党委宣传部围绕经济建设突出主旋律,多形式、多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成果显著。进入“九五”期间,农场明确了“九五”期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号召努力实现“九五”规划目标和2000年规划目标。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突出稳、兴、振、扩四字方针,即稳农、兴牧、振工、扩市场,力争到20世纪末,把农场建成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经济实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农场。同时,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全场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了“三个五”活动,即:献五心,树五风,五带头,增强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当中的凝聚力,加快翻两番奔小康步伐。
1996年,利用电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继续办好“改革话题”、“科技之窗”、“五四演播室”、“信息窗”等栏目。当年农场党委印发了党发[1996]31号文件,由宣传部主抓,举办了曙光农场首届“丰收杯”职工文艺调演,突出宣传了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及创业者和利税大户。同时将总局、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贯穿其中,以激励曙光人大展宏图。
1998年,农场党委下发了党发 [1998]1号文件关于印发《1998年思想政治工作要点》的通知,党委宣传部组织农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目标,树立三个典型,即:改革强人、致富能人、岗位能手。举办了学习十五大精神知识测验,3 000人参加,农场职工干部学习普及率达 90%以上。当年举办科技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人数达1 915人次。以建场 50周年为契机,大力倡导“三种精神”,即:爱场爱家精神,自力更生精神,自强自立精神。
2000年,农场党委印发了党发 [2000]2号文件,围绕农场下达的各项指标,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群众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特别是在土地出租、粮食销售和各生产环节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前头。搞好树立典型工作,以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使干部职工文明程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