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表彰奖励与劳动竞赛
第三节 表彰奖励与劳动竞赛
第三节 表彰奖励与劳动竞赛
一、表彰奖励
2000年,农场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干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落实了表彰奖励政策,每年职代会期间印发表彰决定或发出通报,表彰奖励完成农场下达的各项经济建设任务,在双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职工。
1988年,农场印发了曙字 [1988]6号文件《关于表彰奖励1987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的先进集体有:第一生产队东方红—75—联户一组等,先进民兵连有五队民兵连等,“三八”红旗单位有中学外语组等,优秀团支部有小学团支部等,共计 108个单位。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有先进生产(工作)者冯明玉等、五好民兵指挥员李佰才等、“三八”红旗手池玉等、好媳妇马世慧等、好婆婆刘文英等、优秀团干部龚朝军等、优秀团员马永玲等,先进家庭农场场长杨海军等共456人,姜学章等8人被授予农场级劳动模范称号。
1993年,农场表彰了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4个,单项先进单位、粮豆总产、单产双超历史、扩大水稻面积、资金回收、发展奶牛、综合治理和先进标兵单位等共计15个。表彰奖励农场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20人,其他各类先进个人193人。
1997年,农场印发了关于表彰奖励1996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报,表彰了高产、高效生产队五队、十一队两个单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八队等 3个单位、先进生产科室农林科等19个单位;种植、养殖大王李凤芹等30人,农场先进生产者(工作者)90人,其他各类先进65人。
2000年,农场印发了曙办字 [2000]1号文件,表彰了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队、十一队、兴隆水泥厂、通讯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二队、小学和供电局;表彰了种植大王庞书勤、宋运德、齐林、龚全福等,经济作物种植大户郭庆军、姜树好、董国良、尹新杰、曹方奎等,科技示范户王德贵、题宗江、魏长军,李士国等,养殖大户邵宝龙、魏存正、李道明、刘明全、许传平等,标准作业车组驾驶员柳长安、刘曙华、杨海平、周文学等。表彰奖励了农场先进生产者(工作者)81人。
农场在评选先进生产者(工作者)的同时,评选出总局以上劳动模范和管局级劳动模范、管局以上各系统先进个人。1986~2000年期间,共评选总局劳动模范15人次,他们是:杜桂珍、姜金禄、吕其胜、张鹤鸣、王文生、徐明志 (2次)、郝玉生、张洪海、刘臣、张白葵、黄绍华、任孟传、罗世钰、苏立田等;红管局劳动模范 9人,他们是:范永久、王文生、黄少华、邢继宽、翟龙庆、张洪海、王德贵、刘学社、徐金胜等;分局级先进生产(工作者)有:李敢峰、孟庆河、刘反修、赵凤朝、任孟传、于生、胡华君、刘佐、张兆山、侯兰福、赵凤龙等。总局系统级先进个人125人次,管局系统先进个人188人次。
二、劳动竞赛
1986年以后,根据农场的年度生产任务和农业生产季节,制定出年度劳动竞赛方案,开展保质、保量、保安全,比效益、比贡献,看标准、看产品管理等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工会负责对竞赛进行周密的布置,协调各部门检查评比、总结交流等活动。
1989年,根据场长任期目标,为完成各项任务,农场劳动竞赛委员会围绕场长任期目标这个中心,拟定了《1989年劳动竞赛方案》,并组成劳动竞赛委员会,主任李敢峰,副主任朴铜春、赵洪林、连继哲、孙士军,成员许军等11人。各基层单位(生产队、工商运建服企业)竞赛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出经济效益,突出利润指标,突出家庭农场“两自理”、企业承包、租赁改革深化,突出增收节支、节能、降耗,突出人均收入,突出安全生产,突出综合治理,突出技术开发等,共有10项。《方案》对评比方法奖惩政策做了明确规定,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供了经验。
1992年,农场为搞好麦收工作,开展了麦收劳动竞赛,以精神鼓励为主,坚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积极开展争先进、创高效、低耗、安全生产等活动。麦收期间竞赛的主要内容有:翻地和深松、田间收获、晒场工作、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家属、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麦收工作中来,努力实现小麦总产1万吨,争取 1.15吨,实际完成总产13 015吨,超过预定指标的13%。
1998年,农场党委制定了场发[1998]42号文件《关于开展1998年秋收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劳动竞赛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对竞赛内容、目标完成认定单位、奖惩范围等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全场上下,加强组织,统一指挥,全力以赴,人机齐上,精收、快收,质量第一,收割并重,统筹兼顾,安全低耗,会战40天,保证10月 15日田间无粮,保证秋粮作物单产500公斤/亩,总产 63 300吨。在劳动竞赛方案的实施中,全场上下齐心协力,当年虽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总产仍达到57 464吨,完成指标的91%。
截止2000年,农场开展全场性(包括农业生产队、工商运建服企业)完成各项生产目标劳动竞赛和麦收、秋收阶段性劳动竞赛,累计26次(不包括各单位开展的专业技术比赛),为顺利完成各年度和各阶段生产任务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