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妇女

第八节 妇女



                  第八节 妇  女
  1986年至2000年,农场女工工作围绕着农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重点抓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 “五好文明家庭”等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宣传贯彻了 《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提高了妇女的整体素质,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使她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到了本领,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七五”期间,1986年工会制定了《1987年度妇幼工作百分升级竞赛活动方案》。根据方案规定,农场妇幼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开展“基层妇委会百分升级竞赛”活动,并对竞赛内容及评分标准做了详细规定。经过农场女工部的认真组织和基层女工委的积极工作,带领全场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当年22人获女能人光荣称号,60人获“三八”红旗手称号,12个单位获“三八”红旗单位称号。同年,工会女工部还组织了“女能人”报告团,人员组成由中学教师姚向东、医院妇产科医生刘艳华、小学教师王凤英等组成。报告团下基层演讲15场,1 000余人受教育,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 1989年,协同医院、防疫站联合组织农场3 166名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工作,经检查发现有16%的妇女患有妇科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普治工作。1990年,举办了中老年人迪斯科比赛,全场有17个代表队参赛,参加人数 230人,机关女工委获第一名,中学获第二名,小学获第三名。为提高农场妇女法律意识,在“一五”普法教育期间,组织广大妇女学习了《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妇女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随着农场庭院经济的发展,妇女成为发展庭院经济的主力军。为提高妇女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农场先后举办了种植业(经济作物)、养殖业学习班6期,510人次参加学习。“七五”期间,农场工会女工部还开展了“手拉手扶贫”活动,建立了扶贫卡,主要有技术扶贫劳力扶贫、资金扶贫、信息扶贫等形式。提供致富信息120条,帮扶资金10万元,使26.67%的贫困女工脱贫。
  “八五”期间,为不断提高女职工工作水平,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工会女工部先后组织召开了“先进妇女事迹报告会”、争做“四自”(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演讲会、行业女状元典型交流会,参加演讲(报告)的女职工和家庭妇女46人次。工会女工部在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工作中,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举办了妇女维权知识竞赛,经过选拔有 7组21人参加决赛。同时,参加了黑龙江省举办的妇女维权知识竞赛答卷填写,农场 300多人参加。工会女工部在积极宣传维权法律条文的同时,印发了《关于女工产假规定》手册 1 000余册,兑现了基层单位女工主任误工补贴和女职工卫生费补贴等。“八五”期间,共表彰“三八”红旗集体20个、“双学双比”先进个人30人次,五好家庭12个次;评出管局行业状元 1个、管局十杰妇女1人、管局级先进女工委员会4个。
  进入“九五”期间,农场工会女工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的活动和发动妇女献爱心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等。随着农场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场先后举办养殖业学习班4期,种植业学习班10余期,510名女工参加学习。在进行科学技术教育过程中,重点传授了生产技术,如十二队女工委组织广大妇女学习本队水稻高产大王李凤芹的水稻钵育抛秧高产技术。通过进行现场讲解,现场操作,妇女走出传统的种植模式,掌握了新技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下岗分流人员逐渐增加,其中女职工占有较大比例。为实现她们再就业,农场工会女工部组织开展了“巾帼建功”活动,活动中涌现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0余人,为实现再就业起到了带头作用。2000年,召开了庆“三八”表彰暨先进妇女事迹报告会,表彰的先进集体有水泥厂烧成车间女工委、六队女工委,先进个人有十二队水稻高产大王李凤芹、脱贫典型孙淑芬、创业典型下岗三姐妹李雪梅、李秀清、李秀珍,他分别在会上介绍了经验,为脱贫致富,下岗女工再就业提供了借鉴。当年还配合宣传部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年末评出十星级文明户11户。对电业局张纯家庭文明事迹制作了专题电视片,通过电视台进行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