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1986~2000年期间,农场团委组织团员青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自觉弘扬北大荒精神。团委采取不定期举办学习班,或组织报告团,下基层巡回讲演等,推动团员表圻广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1994年至 2000年,共举办理论学习班和农业技术培训班 21期,培训了团员、青年1400人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团员苏立田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养猪,并创办了年出栏千头猪的养猪场,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他因此被红管局授予“青年绿色创业者”、科技示范典型,并获总局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苏友波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出了优异成绩,成为农业战线上的典型人物。宋运德率领大家种植经济作物被评为“垦区青年星火带头人”。赵志刚、邓承刚、董红军等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被分局团委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15年中,农场评选优秀团干部108人次,评选优秀团员308人次。
  积极开展学习雷锋同志活动。进入80年代,每年 3月份定为学习雷锋同志活动月。在活动月期间,共青团员每人至少要做10件好事。活动期间还会同工会联合举办“我爱北大荒书画展”、“爱我中华”歌曲比赛,“学雷锋、爱团旗、做新人”为主题的板报比赛活动,开展拥军优属、尊老敬老活动,慰问离退休老干部,为老工人、五保户清扫庭院,打扫室内卫生等活动。1991年3月,全场成立学习雷锋同志活动小组230多个,学雷锋做好事 3 500多件。此外,十五队和二队团支部,还定期组织团员照顾孤寡老人;医院团支部热情为患者登门就诊;水泥厂烧成车间团支部成立了为民服务小组,仅修理自行车一项就达200多台次。
  1992年,在学雷锋、做好事和两个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农场首届十佳青年,他们是:青年星火带头人刘臣、青年帮教积极分子李传光、忠于职守勇斗歹徒优秀干警接文学、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好青年梁丰雨、科学种田能手宋成义、雷锋式好青年宋艳军、优秀服务明星潘秀杰、教书育人能手刘春祥、岗位成材能手刘凤海。
  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和扶贫帮困活动。在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青年志愿者”的鼓舞下,农场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7个,青年科技服务站15个,紧紧围绕分局团委提出的“爱心献社会、温暖在红局”的主题,开展扶贫帮困、扶幼助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994年,八虎力河、倭肯河流域发生洪水,农场有 7个生产队受灾。团委号召全场团员、青年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做贡献、扶贫帮困”活动,为灾区特困户和贫困学生捐款2 600多元,同时为 25名贫困学生发放了捐款。组织了赈灾义演小分队,到受灾生产队进行慰问演出。1995年,五队王怀忠家正在上初中的孩子王元庆患病,急需医疗费,团委通过电视台发出“救救孩子”的倡仪书,为王元庆捐款1 340多元,解决了王元庆的部分医疗费用。
  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1995年5月,场直地区500多名团员青年,在北山荒坡造林120亩。各生产队团支部也都组织青年, 营造青年林、青年花坛、修建青年路等,为家乡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做出贡献。
  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广大青年文化生活。在重大节日,如“五一”、“七一”、“十一”等,开展卡拉OK歌曲比赛、文艺演出,征文、书画、手工艺等大赛。1997年在参加分局“爱祖国、爱家乡、迎香港回归”书画展中,农场参赛作品10幅,有7幅获奖。在共青团建团 70周年的“五四”青年节,团委举办了“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开展了卡拉OK歌曲大奖赛,演出了革命歌曲大合唱、舞蹈等文艺节目。还开展了板报、书画、征文等比赛,比赛获奖情况是:板报比赛,运输公司一等奖,小学、供电局二等奖,十四队、中学三等奖;书法比赛,电视台实习生范成章一等奖,场直高一班学生李佰江、王守强获二等奖,九队教师马凤春、公安局户籍员郝俊荣、 七队工人王振宇获三等奖;书画比赛, 医院职工子弟刘钢的作品《青春年华》获一等奖,五队工人凌长江的作品《静物》、九队小学生徐健的作品《我的动物世界》获二等奖,四队工人王军的作品《孔雀图》、王雪梅的作品《绿色和平》、五队苏友波的作品《瞰》获三等奖;征文比赛,中学吴琼的作品《总是难忘》一等奖,商业公司郑玉梅的作品《不变的心》、电视台范成章的作品《誓言》获二等奖,防疫站李季的作品《雨中情》、九队杨丽敏的作品《他终于明白了》、中学井丽双的作品“我爱团旗”获三等奖。
  开展科技攻关、积极参与农场改革。1992年,二队、九队团支部,在水稻田里进行养鱼,水稻生长和鱼饲养互相促进,仅养鱼一项每亩增收50多元。林场团支部进行蘑菇和灵芝真菌栽培及果树种植。十一队团支部采取水稻旱育稀植、插抛秧新技术栽培方法,取得了每公顷产稻谷9 500公斤的好收成。1993年,一队团支部书记自筹资金3 000元,在桦南县百货商场租了一个柜台,每月收入 600多元;副书记在火车站办起了朝鲜族狗肉馆。二队团支部书记放弃在生产队当脱产干部的机会,带头下到生产一线承包机车,在他的带动下,使生产队机车承包顺利进行。四队团支部副书记搞蘑菇种植,年创收 5 000多元。防水材料厂团支部在“保优质、保客户、创品牌、闯新路”的口号下,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新型防水材料“拒水粉”,被垦区评为优质产品,销往东北各省和内蒙古等地,年盈利18万元,厂长刘臣被评为垦区劳动模范。
  1998年,农场团委开展了团支部创收活动,每个生产队拨给团支部15亩试验创收田,有计划进行新栽培技术试验,其增加的收入,可作为团支部活动经费(包括扶贫帮困),保证了共青团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