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兵
第一节 民兵
第一节 民 兵
一、民兵组织
1990年以前,农场各基层单位都组建了民兵连,以后实行精兵简政,民兵连由32个减至19个,即:一至十五生产队、粮油厂、水泥厂、建筑公司(1995年撤销)、砖瓦厂(1996年撤销),每单位组织一个民兵连。基干民兵连和普通民兵连编制均为20人。1998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民兵重新编组,上级规定曙光农场编程一个步兵连178人,一个应急小分队 30人。要求小分队人员年轻化、知识化,品质优秀,并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同时组建了运输分队和通讯分队。
二、民兵教育
1986年以后,农场民兵国防教育坚持了“四课”制度,即:每季度上一课、一年为四课,同时每年利用民兵整组、军训、征兵、庆祝八一建军节等活动,开展国防知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等。主要教材有《民兵政治教学大纲》、《中国民兵》、《东北后备军》等教科书和刊物中的政治、国防知识和先进典型等内容。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基干民兵的整体素质和履行国防义务观念。同时,为提高民兵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带兵能力,武装部每年举办一期民兵干部培训班,每期20人,学习15天。截止2000年,受教育民兵累计1450人次,培训民兵干部共计 300人次,并多次举办了知识竞赛活动。1994年,武装部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全场各基层民兵单位20个民兵连参加预赛,五队、十三队、水泥厂分别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名。
三、军事训练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武装部每年对农场基干民兵组织轮流培训,每年轮训40人。专职武装干部2人和选拔基干民兵骨干 12人,每年由红管局人武部统一组织训练。训练科目有队列、射击、战术动作、班、排进攻、擒敌拳,武装越野、射击理论、国防知识等。1986~2000年,参加红管局集训的基干民兵180人次,专武干部30人次;农场自训的民兵600人次。红管局人武部除组织集训外,每年还开展一次军事大比武活动。农场武装部认真训练选拔参训人员积极参加比武。1990年1月24日,武装部部长接文孝和军事参谋徐宽、内勤干事杨振国3人,带领12名基干民兵参加了红管局举办的五项全能比赛,内容包括队列、射击、投弹、障碍、武装越野比武和知识竞赛。农场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国防知识竞赛团体第二名。
1992年,农场成立了曙光农场少年军校,每年升入初一、高一的新生都要进入少年军校参加军训。每期平均150人,训期7~10天,训练科目主要有队列、贯彻一日生活制度、射击、基础知识、武器常识、国防知识等。截止2000年,参加军训的青少年学生累计 1 200人次。通过军训增强了青少年团队精神,学习了军事知识,掌握了军事技能,提高了学习热情,体验了军人生活,为实现学好本领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四、民兵活动
1986~2000年期间,每年八一建军节期间都组织庆祝活动,由武装部和老干部科组织召开老转业官兵和复员军人座谈会,共计15次,每次60余人参加。在座谈会上,主要是与会人员回顾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的英勇战斗历史和展望国防力量发展壮大的历程,表达余热发光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决心。同时,举办实弹射击比赛 8次,每次参加比赛的民兵干部和民兵100余人,15年中共计 800人次。在每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 组织慰问转业官兵和军烈属及残废军人共计267人次;开展以国防知识为主题的知识竞赛7次,共计168人次参加比赛。
1986年以来,全场基干民兵组织围绕农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承担了森林防火、护秋保收、治安巡逻、应急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组织民兵参加“扶贫帮困”、“以劳养武”、“两个文明”建设和“六个五”等活动。
1991年 7月,因连降大雨农场八虎力河、倭肯河岸,第八、九、十生产队遭受了50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农场武装部组织了近 600名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由部长接文孝带队,赶赴洪涝现场参加抗洪救灾,装运沙袋1万多袋护堤筑坝,经过3个昼夜的战斗,胜利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部长接文孝荣立了三等功。基干民兵十四队基干民兵排长王君臣带领全排基干民兵奋战 3昼夜,堵住了决口,其中王显文,普通民兵茹树海在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家的拖拉机开进水里堵住决口,受到农场的表彰,排长王君臣荣立农场三等功。
1994年 8月,由于连日降雨,场内八虎力河、倭肯河、松木河河水猛涨。武装部紧急组织调动 1 200名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转战三条河流域。一队民兵连由连长宋太亮带队,参加了八虎力河抽水泵站抗洪战斗。五队民兵连由连长徐明志带队连夜赶赴八队抢险救灾。水泥厂民兵连由赵洪峰带队,完成了八虎力河河堤防险地区的维修加固任务。各单位民兵自备伙食和照明工具,不分昼夜进行抗洪抢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95年8月,武装部组织一队至七队100名基干民兵,长途急行军30公里,参加了抢修水泥厂被洪水冲坏的矿山工程,奋战一天时间,护坡沟600多米,抢运矿石 60多立方米,保护了矿山,有力地支持了水泥厂矿山建设。
1998年,松花江、嫩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8月 25日,农场党委根据分局人武部的指示精神,决定由场长助理徐明志担任总指挥,由武装部长李佰才担任前线总指挥员,由副部长徐宽任后方总指挥员,调集120名基干民兵组成第一批参战队伍,配 15辆汽车、一辆指挥车,于当天下午4点到达了江川农场抗洪前线,按照分工农场民兵负责1 100延长米的江堤防护任务。民兵战士死看硬守、英勇奋战,当天晚上抢运沙石 140立方米。由于暴雨不停,江水猛涨,形势严峻,民兵战士不顾艰险,跳到冰冷的水中打桩、筑堤,运沙袋、堵管涌。27日,江堤突然出现管涌,情况十分紧急,在李佰才和场长助理徐明志指挥下,仅用两个小时,抢运砂石30立方米,堵住了管涌。保护了江堤安全。8月25日至29日共5天时间,胜利地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一队民兵连、二队民兵连被红兴隆管局评为抗洪先进单位,李佰才、徐明志被红兴隆管局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工作者,徐宽被农场评为后方优秀指挥员。
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为春季森林防火期。9月至 11月为秋季森林防火期。每当防火期到来时,全场各单位都相应成立了基干民兵防火小分队,参加护林防火工作。1988年 3月,农场组建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民兵护林防火扑救值班营,人数为 300人,分布在各生产队。特别是二队、三队、十三队、十五队等林区重点单位,民兵防火小分队,轮流昼夜巡逻、设哨卡,搞防火演练。由于民兵的死看硬守,15年来全场林区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
农场武装部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减轻国家的负担,建立了“以劳养武基地”。1987年至1988年,农场武装部饲养肥猪 150头。1995年农场划拨给武装部民兵田28公顷,主要种植了玉米、亚麻等农作物。1999年民兵种植“以劳养武”田10公顷。上述生产经营活动,因为管理经验不足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经营成果为盈亏平衡。
扶贫帮困是武装部工作内容之一,各生产队民兵连都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成果显著。五队基干民兵排与贫困户张永林建立了帮扶对子,先后帮助建起了鸡舍,买鸡雏,购饲料,销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帮扶,使张永林脱了贫。截止2000年,各单位民兵连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30余个,基中 80%以上脱贫,多次获农场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