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访工作
第三节 信访工作
第三节 信访工作
1987年到1990年,农场共接待来信来访125件,其中来信32件,来访 93件;办理信访案件64件。群众上访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合同纠纷和土地承租问题,均按政策作了妥善处理。此期间农场党政班子正确处理了两名职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遗留问题,其中一名是遣返原籍,平反后重返农场定居;另一名职工是工作和工资问题,也按政策作了妥善处理。
1991年到1995年,接待来信来访154件,其中来信46件,来访108件;办案72件。群众上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房屋纠纷和土地承租问题以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中对建筑公司职工停薪留职挂账问题的正确处理,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
1993年,推行逐级上访制度,减少越级上访,本着分级负责、就地解决来访问题的原则,把信访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进一步加强了农场信访工作,及时解决了群众上访所反映的问题,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此前有 85%以上信访事件越级反映,通过实施逐级上访制度,完善各级信访网络后,越级上访事件大量减少。由于农场信访办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通畅了信访渠道,工作成绩突出,1994年被红兴隆管局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典型。
1996年到1997年,主要上访问题是场直地区退休职工要求兑现陈欠工资,报销医药费。农场信访办根据来访本人的实际和农场财力情况,经请示农场领导后解决了部分资金,对此群众比较满意。1998年11月5日,农场积极筹措资金135万元,兑现了1993年以来的老工人的工资、医药费等陈欠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类上访事件,受到群众拥护,起到了维护安定团结、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1999年到2000年,接待上访案件199件,其中来信73件,上访370人次。上访的主要问题是下岗人员的陈欠款如何兑现,下岗费如何发放,以及再就业等问题。农场领导正确处理了曙光小学下岗分流人员上访事件、 建材厂职工集体上访事件。 此间还解决了长达几十年的薛长喜“文革”遗留问题上访案件。结案率达到100%。由于农场领导重视信访工作,农场信访办工作突出,信访办副主任关士利在此期间连年被分局评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