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成果 第二节 科技成果
一、科技成果及转化第一章科学技术
(一)高档饮料试验开发项目“参宝可乐”的研制
“参宝可乐”的研制项目计划起止时间为1985至1987年,1986年10月提前一年时间研制成功。1987年 5月28日,通过总局科委主持进行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参宝可乐”利用人参、刺五加、甜叶菊糖科学配制,配方考究,工艺流程合理,质量指标达到原设计要求。该产品研制成功填补了垦区内的空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87年 7月,“参宝可乐”产品参加了厦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展出,深受国内外顾客好评。当年12月,该产品参加黑龙江省赴瑞士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展出。1988年 3月,更名为“身宝可乐”。1990年,“身宝可乐”原浆和“身宝可乐”饮料均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1994年,其配方获国家专利权。
(二)玉米氮肥一次深施不追肥技术
课题起止时间为1988年3月至~1990年3月。课题试验内容,是将肥料一次性深施在水分较稳定的耕层中(种下10~15厘米),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肥料的位置效应。采用足量的普通尿素和长效尿素,保证了玉米在生育期所需肥料不脱肥,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1990年 6月20日,通过管局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玉米氮肥一次深施不追肥技术”与对照比提高产量9.4%~15.9%,降低成本每亩 1元,提高化肥利用率20%以上,能减轻追肥时繁重的体力劳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很显著,属垦区内先进水平,并在全管局推广应用。
(三)耐低温建筑拒水粉新产品综合研究
“建筑拒水粉”是1989年从同济大学引进的“防水材料—拒水粉”的专利技术,但该产品耐低温仅为-25℃, 满足不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屋面防水要求。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了新配方,进行了研究试验并获得成功。 在低温-40℃的条件下多次冻融无损坏,在高温80℃~100℃条件下经紫外线连续照射90天不变值,拒水性能好,用静压法试验在 30厘米~100厘米水银柱下不透水。1990年9月26日,通过总局科委主持的新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新产品填补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屋面防水空白,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1991年,申报新产品免税,当年被批准,免税一年。1992年,该成果获黑龙江省建设系统“双交会”优秀成果奖。当年,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至1998年,应用于屋面防水面积40万平方米,纯增效益50万元,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四)降低马力试验车间噪声污染装置
1981年,农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在修造厂马力试验车间,设计了降低噪声的装置并进行试验。1983年,经佳木斯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结果,在满负荷工作时最大噪声不超过82分贝,比原来109分贝降低 27分贝,达到国家要求标准。1984年开始,在总局范围部分农场推广应用,证明试验结果稳定可靠。1990年10月12日,通过管局科委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填补了垦区内修造行业防噪声污染空白,使用效果稳定可靠,降低了修理车间噪声污染,保证了工人身体健康,社会效益显著。1991年,该装置获总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拒水粉气流烘干机改装应用技术
1992年,防水材料厂购进1台500型气流烘干机,试运转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存在喂料困难、吸尘率低、产品含水率不均匀、设备不配套、使劳动条件恶化等严重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对有关部位进行改造,其内容有:1、增设抛撒粉碎机;2、去掉一级风机,增设负压管; 3、改原机分散贮料罐为集中贮料罐; 4、增设闭风放料和机械送料装置。改装后经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1993年10月12日,通过总局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改装后的设备节电 43%,提高效率30%,挽回损失20%,填补了国内空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1993年,获实用新型专利权。1994年,获总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六)有机无机复合颗粒肥的研制与应用
该项目起止时间为1992年至1994年。参加单位有:防水材料厂、农业科;主要主持人有:于生、侯兰福、于义柱、晏世辉、姚兰。试验方案是:根据作物测土施肥经验,对确定的作物筛选最佳氮、磷用量及比例,以播种机最大施肥量为参数,按养分补差计算所需的肥料量,经科学配制加工制成有机无机复合专用颗粒肥。 1992年,在场内、场外(红旗岭农场、八一农垦大学)进行多次多点试验示范。至1994年获得成功。当年12月 12日,通过总局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豆专用肥为例)增产幅度为5.4%~8%,每亩降低肥料成本 6元,并适用机械施肥,既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净化环境,减少污染,活化土壤,提高肥力,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品质,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新途径,处于同行业省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获奖科研成果一览表
(1986~2000年)
表6—2
农场参与总局以上获奖项目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6—3
农场参与管局获奖推广项目一览表
(1992年)
表6—4
获专利权项目一览表
(1986~2000年)
表6—5
二、主要结题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名称为: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颗粒肥有效含量技术研究。承担单位:曙光农场。该项目1995年列入“1995年农场总局重点科研项目课题计划”,起止时间为1995年至1997年。主要研究内容是:减少肥料制作过程中氮的损失;改进配方,提高增产率。1997年12月,完成合同指标:氮的损失由18%降低到8%~10%;新配方大豆专用肥增产幅度为 6.2%~7.2%。1998年3月结题。主要研究试验人员有:温发钧(红兴隆分局科研所)、侯雪坤(八一农大)、杜增杰、李维新、于义柱、于国顺、侯兰福、晏世辉、吴庆云、秦桂云、周彩明、陈振孟、杜守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