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成人教育 第三节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对已走向各种工作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工农业职工、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使其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实际能力和新技术的掌握方面达到本岗位的规范要求。
一、职工基础文化教育
进入80年代以后,农场职工基础文化教育工作由职教办负责,主要任务是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普及成人小学教育;对1968年至1980年的青壮年进行(15周岁至45岁)初中、高中文化补课和初级、中级技术补课等工作。1986年,农场有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93人,其中男43人,女50人。农场为加快脱盲速度,并巩固提高和不增加新文盲,成立了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场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副组长由副场长担任。办公室设在职教办,并配备 1名职工文化教育干事。基层单位由队(厂)长、党支部书记主抓,工会主席兼任文化教员,或设专职扫盲教员。举办学习班时,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教员按教案讲课,农场按教学计划检查验收。
1992年4月1日,为彻底扫盲,全面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农场办公室下发《曙光农场扫除文盲实施方案》,并举行为期 3天的学习班,要求各厂队工会主席及扫盲教员参加,全场有28个单位56人参加。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是具体落实扫除文盲并防止文盲增加的方案与工作方法。1995年,原93名文盲半文盲除死亡、调走剩余76人全部脱肓,脱盲率达100%。
1996年,农场通过“双基”验收。黑龙江省督导室为农场颁发了“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奖牌。为巩固扫盲成果,对脱盲者进行了成人小学普及教育,至1999年,农场有76名脱盲人员全部达到小学毕业水平。
职工“双补”工作成效显著。截止1990年,农场完成初级文化补课 550人,高中文化补课212人,并颁发了文化补课合格证书,完成应补课人员的90%。完成技术补课 302人,完成应补课人员的 60%。后经冬训班和各类专业培训班加强了对职工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业职工的技术水平。
二、岗位培训
1992年12月16日至25日,根据省政府及总局有关文件规定及农场实际情况,对待业青年和合同制职工进行就业前或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具备三证者 (即高中毕业证或职高毕业证、待业证和岗前培训结业证)方可颁发就业证。凡户口、粮食关系在本场,年龄在 18~25周岁之间的待业青年和合同工均可报名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劳动安全知识教育、法纪教育、农业基础知识教育、农机具基础知识教育、奶牛饲养与管理、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科普知识教育等。每学科学完后进行闭卷考试,不及格者不发结业证,不安排正常的就业。培训班由魏云、于义柱、邵义、范正福、王崇伟分别担任各科教员,班主任王崇伟。
1992年培训176人,1993年培训94人,1994年培训80人,1995年培训 51人。1996年以后招收的合同制工人数量逐年减少,改变了培训方式,改集中讲课为下发教材,自学为主,集中辅导、考试。截止1999年,共培训612人,其中95%人员获就业证书。
1986年以来,岗位培训以职教办为主(1995年以后与科协合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室参与。每年利用2~3个月冬闲时间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每年冬训有计划、有方案、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纪律要求,达到一定的目标,并以农场文件形式下发。农场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下设职教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冬训班主要学习内容有:四大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水稻秧床复种指导技术,农机等专业技术及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生猪、黄牛、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特色养殖技术,食用菌及北药开发等技术,医疗卫生、计划免疫、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会计业务学习班,中小学教师基本功综合训练,工业企业管理等50余项内容。主要由农场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和聘请大专院校教授和专家授课。
1997年2月15日,为强化科学管理意识,拓宽经营视野,农场举办了为期4天的“经营理论”学习班。邀请了八一农大4名教授、讲师讲课。农场领导和基层各级管理人员150人参加了学习。
1998年 2月17日开始,每周五下午举办农场机关干部计算机学习班,参加人员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100余人,学习80余学时。
职教办举办冬训(科技之冬)班基本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6—18
四、学历教育
(一)电 大
农场于1984年 9月,举办了第一届中央电大黑龙江分校曙光农场党政干部大专班,在籍学员23名(其中有两名北兴农场学员)。生源主要来自场内政工干部、教师等,经考试合格择优录取脱产学习,学制两年。
电大教学方式实行听录音带和自学相结合,遇到学习上的难题,聘请桦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面授辅导。教材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共14门课程。每学期期末,由中央电大黑龙江分校委托红兴隆管理局电大派人来农场组织闭卷考试。23名学员经考试各科成绩均合格,于1986年7月全部毕业。
1986年 9月,农场举办了第二届电大企业管理大专班,脱产学习,招收学员25名,学制两年,1988年 7月毕业。生源主要是工业单位财会和其他管理人员。教学方式同“党政干部大专班”;课程内容有政治经济学等17门课程。
以上两届“电大”班,班主任均为莫尚琦老师。
1997年 9月,农场举办后备干部经营管理大专班,函授学习。统用八一农大教材。生源是农场内具有高中文化、30周岁以下、品德优良的男性青年,经考试合格,择优录取28名学生,学制三年。2000年7月毕业。
1998年9月,农场举办了第三届电大“经营管理”本科函授班。共设有 19门课程。生源主要是农场内的中层干部和基层的管理人员,共34名。班主任为苏丽英和姜淑云老师。教学方式以学员自学为主,定期每半年由总局电大教授、讲师来农场面授,每期15天。2000年 7月毕业。
(二)中央农广校
1980年,农牧渔业部开办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后改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1981年,农场举办了第一届农广校农业学习班,学制四年。生源主要是农场内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及职工,招生48名。教材统一用中央农广校教材。教学方式以收听广播、录音、自学为主,定期定点组织面授为辅。学生学习期满后经考试合格发给中专毕业证书。李茂修任班主任。
1987年,农场举办了中央农广校农学专业大专学习班。学制三年,学员54人。课程内容包括农学基础、土壤肥科学、植物及植物生理、遗传及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总论)、作物病虫害防治学(个论)、气象基础与农业气象、农业经济管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统计分析。
统一使用农广校教材,学员参加农广校组织的考试,全部合格,1991年毕业,发给了大专毕业证。班主任是胡宗保老师。 “八五”、“九五”期间农广校毕业生,80%已成为农场农业技术骨干。
(三)自学考试
1983年,农场职教办组织开展了自学考试教育。该类教育不受文化基础限制,学制无规定年限,各科按国家规定统一教材自学,每年两次 (4月和10月)到红管局参加统一考试,单科及格发给单科结业证书。当年规定此结业证书可作为基础类别成人教育同类课程的免试依据 (在规定期限有效)。 按规定学科全部考试及格,由主考院校审核、论文答辩通过后,发给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当年,农场参加法律专业考试的有 2人。1986年,参加汉语言文学、法律专业考试的25人。截止2000年,农场先后共有50余人参加考试。初期,有 2名学员用不足两年的时间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分别获得主考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大学毕业证书。随着成人教育渠道的不断扩宽,有的学员在获得部分学科及格的基础上,又通过别的渠道完成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