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艺创作 第四节 文艺创作
1993年以后,农场出刊了3期《热土》文学杂志,共收入文学作品100余篇,其中有回忆录、散文、诗歌等。作品多数来自曙光农场文联及文学创作协会、也有来自返城知识青年、离退休老干部、老垦荒者等,他们回忆建场时的艰苦岁月、讴歌建场50年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和北大荒人精神。
曙光农场原科技科长曾鹤松同志,编写的回忆录《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政治部一支 500多人的先遣队,由团长向俊选率领来到孟家岗,踏查荒原、建设农场,40年的垦荒岁月,靠一锹一犁翻出了大片黑土地。“孟家岗机械化农场”创建和发展的历程,铸造了曙光人精神,成为教育后人的好教材。
《松木河畔》由原三十一团二连哈尔滨市知识青年、后在北京市国内贸易局东部地质仓库工作的刘丽华创作。她用精辟的语言回忆在曙光农场水利工地兴修倭肯河堤防的经历,反映了知青在水利会战中不怕苦不怕累、忘我劳动的精神,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终于完成了防洪大堤建设。这一作品,成为了当年知青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
1996年到1998年,农场文学创作兴起了高潮。为了宣扬农场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离退休干部工人、返城知青、转业官兵纷纷地写文章、作诗歌,颂扬曙光农场建场50年来的丰功伟绩。
诗歌散文类文章一览表
(2000年)
表6—30
续表6—30
表6—31
续表6—31
续表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