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水
故乡山水
孙 兴 昌
1960年我随父母从山东来到了曙光,冰天雪地的景致一下子吸引了我,尽管当时我们的生活还很困难,但却挡不住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冬天我们拉上爬犁向着北山跑去,一边砍柴,一边玩。厚厚的积雪,每走一步都要留下一个深深的脚窝,大喊一声,树枝上的雪挂就会被纷纷震落。有时我们会在雪地里发现冻死了的野鸡,这真是意外地收获。当拉着满满的一爬犁干树枝下山时,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我们同爬犁一起从山坡上滑下来,那个感觉不亚于乘飞机降落时的感受。
由于我们刚刚来到曙光就赶上了冬天,面临的困难是越冬的粮食不足,常常出现接不上顿的情况。早在这里安了家的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便会送来一筐筐自家保存的老玉米、黄豆什么的,有的还送来自家暖窖里储存的白菜、萝卜。就是在邻居们的关心帮助下,在组织的照顾下,我们平安地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冬季。
夏天来了,我们兴高采烈地上山去挖山蕨菜、山韭菜、山白菜……,有时还能采到蘑菇、木耳。记得有一次我们发现了一窝野鸡蛋,高兴极了,学着大人的样,和点泥糊在野鸡蛋的外面,拣些干树枝点燃,把糊了泥巴的野鸡蛋放在火里烧,吃起来味道真是香极了。
1973年我到北京上大学至今,每年回曙光探亲,都会发现曙光在悄悄地变化着。连队有了鱼塘,可以吃到新鲜的活鱼,人们不再愁对突来造访之客无以招待。不仅有了养鸡专业户,而且也有了种植专业户、养猪专业户,如今,在寒冷的冬季回曙光,仍可以吃到鲜嫩的细菜,家家的饭桌上一改往日的羞涩,丰宴满席,美酒上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们的生活的确是有了很大的改观。
由于过去年代的无情砍伐,北山有一段近于秃山了,70年代初开始搞绿化,种防风林,山上种松树,十几年奋斗下来,如今又是满山翠绿了,人们又可以到山上去采蘑菇、挖野菜了。这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且有大量的野菜进入了大城市,走上城市居民家的饭桌,有的野菜还出口到国外,深受外国人的青睐。
如今,令我陶醉的大自然、家乡的北山也更加显得青春依旧、山水依旧。
(作者原为二队医生,时任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