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曙光
奔赴曙光
姚 向 东
1966年7月12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们160多名哈尔滨知青将要奔赴曙光农场,去屯垦戍边。
出发前,哈尔滨市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并给我们每人在胸前戴上了一朵大红花。会后,汽车载着我们驶向火车站。一路上,沿途送行的人多极了,不时有人喊着车上知青的名字。我记得最疼爱我的大舅因没有赶上欢送会,就骑自行车在大汽车后拼命地追着送我,我一边挥手,一边喊,声音哽咽了。
汽车路过靖宇大街时,在我家大院门口,我看到了爸爸和妈妈站在人群中眼望着汽车寻找着我,我使劲喊着爸爸妈妈,眼泪流下来了,爸爸也用手擦着眼睛,但妈妈却忍住了,没有哭。
到了火车站,大家争先恐后与我们握手道别,多少人热泪盈眶,多少话萦绕耳边。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尽这母子情、师生情、学友情……列车慢慢开动了。车上的人在挥手道别,车下的人紧跟列车不停地跑,追得很远很远,车上车下一片哭泣。但大家毕竟是年轻人,当列车驶过江桥,离开哈尔滨时,车厢里转瞬间又是一片青春的笑语和歌声——“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经过一夜的行车,7月 13日早晨,列车在一个叫八虎力的小车站停下了,我们纷纷下火车,农场已派了大卡车来接我们。汽车在一望无际的麦海中行驶,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场部——半截河子。有许多人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我们,一直把我们迎到场直校。我们在场部住了三天,参观了修配厂、汽车队、十四队等,然后就分成两个连队,分别到二队和五队集训。
我当时分到二队,担任三排八班班长。当时二队的党支部书记是老转业军官邹本柱。男生由陈光中带领,女生由尹淑琴带领,马上就投入了火热的麦收之中……。
32年过去了,至今回忆起来,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这就是那个特定年代真实的写照。当年我们最小的十五六岁,最大的也不过20岁,都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愿报名到农村,决心做一名新型农民而到曙光农场的。岁月无情人有情,而今我们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北大荒,献给了黑土地。北大荒的生活不仅锤炼了我们的筋骨,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人生有了在北大荒的经历,更增加了灿烂的色彩,使我们敢于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那个年代,那段生活,虽然已过去很久了,但我经常再回顾,有时也用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让他们学习当年父辈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光阴似箭,时隔30多年,在我心中永远忘不掉这段历史,永远忘不了曙光农场——我们的第二故乡。
(作者原为农场中学教师,后调哈尔滨市电子仪表总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