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82年

1982年


                   1982年
  1月 10日 总局授予红旗岭农场抗灾自救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五队抗灾自救模范集体称号,授予二队、十队、十二队和修造厂抗灾自救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医院副院长廖先成、基建科科长孙如贵劳动模范称号,授予十二队车长徐长喜、制材厂副厂长孙义华抗灾模范称号。
  2月6日 孙秀荣任红旗岭农场场长。
  2月 28日 本着生产自救需要,农场利用农闲动员干部职工对挠力河苇子沟段和七里沁河小梨树段的防洪堤,进行加固施工,完成土方22 500 立方米,保证了当年的农业生产。
  3月1日 农场团委和各学校响应中央号召,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3月 20日 农场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郝忠彦任主任委员,白彦胜、宋广民任副主任委员。下设职业教育办公室,程国安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组织职工夜校、短期培训和外送职工到大专院校代培。
  4月1日 场果园队更名为考山林场。
  4月 10日 国家经济政策实行对内搞活以来,农场很多私人下河捞鱼卖给鱼贩子,渔政管理混乱,农场采取措施,将场内水面分段划给沿河生产队经营。
  4月20日 根据中央文件,从1981年10月起补调文教卫生系统职工的工资,311名教职工和医务人员工资得到调整,月增工资额2 545元。
  5月1日 七里沁河桥头的边境检查站撤销。
  同日 新建七里沁河钢筋水泥大桥破土动工,省财政投资 138万元,查哈阳农场第二建桥队承建。
  5月29日 由于1981年遭受洪灾和春涝影响,田间积水约3 000万立方米,有10万亩耕地泡在明水中,水深处有两三米,农场动员职工清沟 200余条,挖雪20多万立方米,重涝区设置强排站,排明水1 700多万立方米,保证了抢播任务的完成。
  5月30日 饶河县人民政府水产科给农场颁发渔业许可证,有效期为 1982~1987年,再一次明确了农场的水面管辖范围。
  5月31日 总局〔1982〕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红旗岭农场水面经营范围,再次重申挠力河团山子段水面仍归红旗岭农场经营管理,禁止大兴农场人员在挠力河团山子段水面捕鱼作业。
  6月1日 农场妇委会在汽车队举办幼儿文艺汇演,同时评出先进幼儿园 6所、优秀保育员12人。
  7月11日 农场出现严重旱情,从5月底到7月 11日仅下一场雨,40多天不见雨,小麦接近绝产,山顶上有的柞树被旱死,为农场建场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8月 20日 管理局现场会在农场二队召开,推广由农场农机科韩维钦、黄向阳等人研制改装成功的大马力康拜因秸秆粉碎抛撒器。
  10月 2日 农场五队秋收大豆时,遇上野猪伤人,青年冯世权舍己救人光荣负伤。合江地区团委给他记一等功,红管局团委授予他“青年突击手”光荣称号,场党委给他记二等功并晋升一级工资。
  10月10日 农场职业高中首届毕业生 256人,经过文化和专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分配工作。同时有双退职工子女37人也分配了工作。
  12月 1日 全场干部职工开始兴修挠力河五星湖到大河口段防洪堤,他们吃住在工地,冒严寒进行冬季施工,共完成土方60万立方米。
  本年 因春涝、夏旱、秋虫灾等自然灾害,全场54 000亩小麦亩产40公斤。大豆草地螟危害7万亩,由于施药及时,14万亩大豆获得亩产127.1公斤、总产17 794吨的好收成。粮豆总产21 103吨,总盈利440万元,实现了农场年初提出的“一年遭灾、一年恢复”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