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旱灾 涝灾
第五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涝灾
第一节 旱灾 涝灾
农场农业生产中气候灾害较多,且不同年份、不同单位、不同地块也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旱、涝、风、雹、霜冻、低温冷害等6种。
一、旱 灾
决定春季旱涝的主要原因是底墒和春季降雨量。10月至翌年 3月降雨量的多少,对春季的底墒影响很大。建场以来,农场很少出现春旱,而初夏旱 (6月)几乎每两年就出现一次。这主要是 5月份气温回升快,大风次数多,土壤水分迅速蒸发,造成大田作物“卡脖旱”,对大田作物苗期生长影响很大。7~8月份降水不足150毫米 时,将有旱象发生。此时正值玉米抽穗吐丝灌浆,大豆开花结荚期,也是玉米、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这时发生干旱,影响玉米授粉灌浆,大豆则严重落花落荚。
旱年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由于春季播种前一年的降水和积雪少,当年的雨水又接济不上,从而造成春旱,勉强播上种,墒情不好,种子落干,轻则缺苗断条,幼苗生长不良,重者种子不发芽,贻误农时。一般伏旱发生在七八月份,正当农作物灌浆季节,急需大量水分时,而无水源补充,满足不了农作物对水的需求。旱灾往往造成大幅减产,伏旱出现次数不多,但造成的危害比春旱大。1986年之前,农场遇到大面积伏旱,缺少灌溉工程,即使有灌溉工程也有头无尾,发挥不了作用,满足不了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
在同一地区,由于地形、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岗地比洼地的旱情重,在不同的土壤中,沙土、棕壤土怕旱耐涝,而草甸土、沼泽土则好些。从种植作物看,小麦在四五月份需水量大,易出现旱情,玉米、大豆在六七月份干旱。
1987年是农场旱情严重年份,连续66天没下雨,持续干旱,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干旱造成小麦减产1万吨,减收486万元;大豆减产3 500吨,减收225万元;玉米减产700吨,减收 18万元;农业综合损失730多万元。全场个人收入人均减少105元,全场灾害造成的损失达 1 000万元。
二、涝 灾
建场以来涝灾不断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涝灾相当严重,春夏秋连涝则多年出现。1983年统计,25年来,春涝出现9次,占36%;夏涝出现8次,占32%;秋涝出现11次,占44%。从出现次数和影响程度看,春涝和秋涝更为严重。例如,1971、1972、1973连续3年就出现春天种不上,秋天收不回的局面。
据调查和气象记录,建场至1981年,共出现8次大的洪涝(1959、1960、1962、1969、1971、1972、1974、1981),其中1960、1971、1972、1981年这4年最为严重。例如,1960年的洪涝,原八五三农场五分场几乎所有耕地都被淹,粮豆单产只有25.5公斤;1972年的洪涝,全场农田13 200亩受重灾,占播种面积的10.8%,粮豆亩产只有81公斤;由于 1972年的夏秋涝灾,致使丰产的小麦不能丰收,大田作物严重减产,全场12.28万亩粮豆作物平均亩产只有42公斤。1981年干部群众抗洪抢险长达40天之久。1983年以后,涝灾的主要年份是1987、1991、1992、1994、1998年。1987年全场24万亩耕地,易涝面积119 7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3%。主要分布在东风岭涝区和红旗岭涝区。1991年,农业生产出现了一派丰收景象,三大作物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经测产小麦亩产275公斤、玉米亩产350公斤、大豆亩产150公斤。进入7月份,红旗岭连续降雨,特别是29~31日,连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11万亩农作物被淹绝产,其他农作物均有较大程度的减产,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 200万元。
1992年春播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上年连续降雨,造成严重内涝,再加上冬雪又多,春涝已成定局。由于灾害,上年秋翻地仅6万亩,只占总播种面积的26%,而且质量极差。更为严重的是土壤水分超饱和,地表有明水。1991年遭洪灾,1992年接着春涝,导致10万亩耕地未播上种。
涝灾是影响农场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受灾特点是次数频繁,受灾面积大,分布面积广,减产幅度严重,平均五年就有一个涝年。造成涝灾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农场在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区,降雨集中,汛期有时受台风影响,产生连续降雨及暴雨。由于降雨,全场水位普遍上涨,加上大气降雨和坡水集流,使洼地积水难以排出,继而造成涝灾。其次是地形因素。农场耕地主要分布在较平缓的丘陵地带和较低的平原地区。这些平原地区是大平小不平,往往形成积水地形,加上排水网络工程不配套,排水不畅,一到汛期造成倒灌,排不出去形成内涝;另外一个原因是农场普遍存在着 2~15米厚的黏土层,春季解冻迟缓形成一个不透水层,上年秋雨不能下渗,寒雪春融致使土壤水分饱和,春雨也不能下渗,造成春涝。夏秋时节完全融透冻层时已到汛期,从而再次造成土壤过湿。涝区地下水较浅,同时也加重涝灾程度,使土壤中的水分排不出去,而造成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作物的播种。秋季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农作物贪青晚熟,加上大气降水过多,严重的可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这就是低洼低产田的主要成因。
红旗岭农场洪涝灾害的出现,是由于集中降水形成,大多发生在七八月份,大洪水发生在8月份,8月份是防汛的关键时期。挠力河干流受支流的影响,洪峰平缓。七里沁河洪水陡涨陡落,每次洪水历时5天左右。农场一年洪涝灾害两年受害,多年难以缓过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