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建立农业服务体系

第五节 建立农业服务体系


   
               第五节 建立农业服务体系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20年间,为了适应农场经济发展和职工家庭农场的需要,农场也逐步摸索、改革了行政管理机构和经营方式,转变机关职能,把农场对生产队的直接管理转向“小管理、大服务”,切实做好指导、服务、监督等项工作,发展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经营,建立了新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服务机构
  农场在机关设农业科,并相继成立了种子公司水稻办、试验站、气象站等服务性单位。建了用于航化作业的飞机场,为农户提供生产物资和技术等服务。
  二、服务内容
  (一)新品种的试验与开发
  实验站担任新品种的试验与开发任务。农场新引进的种子,经过实验站试验,选择品种好、抗病力强的优质品种进行推广,避免或减少农户自行引种造成的损失。
  (二)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的供应
  为了保证品种的纯正,农场对种子实行专营。由生产科和种子公司负责农场的种子引进、试验、良繁、推广、检疫检验、调配、经营及“三证”管理 (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质量合格证)。 农场的种子生产由生产科和种子公司按计划落实到试验站和各生产队,由专业人员对品种进行检疫、去杂、去劣。种子公司根据检验结果回收合格的种子进行精选、加工、供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1990年以前为计划供应,国家补贴,由物资公司统一供应;1991年以后实行双轨制,计划外部分可高价购买;1996年价格全部放开以后,形成市场化经营。
  (三)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
  农场农业科每年都派专业人员负责病虫害的勘察、监测工作,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资料和报告实情。1984年以后,重点抓了对黏虫、食心虫、草地螟、大豆灰斑病的测报和预防,对小麦根腐病、大豆灰斑病、菟丝子进行防治。2004年到2005年对水稻稻瘟病进行防治。严格检验检疫工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调运种苗,严防新的检疫对象进入场区。
  (四)航化作业
  为了及时对大田进行灭草和防治突发性病虫害,1983年农场就投资建设飞机场,1984年投入使用。农场要求各作业站航化推广面积达 80%以上,航化喷药、喷肥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农户开支。
  (五)新技术推广与培训
  1983年以来,农场在全场推广的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新技术有因土施用微肥,经过测土根据需要选肥用肥;小麦深施肥技术;大豆“三垄”栽培法;豆田使用生长调节剂784—1及豆料肥;豆田应用苗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旱田喷灌结合追肥;节能少耕技术重点推广旱田交叉深松和水田旋耕;飞防结合喷微量肥料或植物生产调节剂;大田秋起垄;经济作物用稀土。同时根据家庭农场成员素质不高、不懂农业生产技术等实际问题,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农闲时举办农业技术电视讲座、短期培训班和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