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肥料 第六节 肥 料
肥料的种类,有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数量积攒不多,同广阔的耕地面积相比,更显得微乎其微。化学肥料是历年施用的主要肥料,施用面积占施肥面积的 90%以上,化肥的施用情况体现了整个施肥的概貌。
一、化学肥料的施用
建场初期,盲目地认为北大荒地肥,施不施都一样,竟出现了化肥不受欢迎的怪现象。化肥送到连队,特别是过石,常被拒绝卸车,卸了车也保管不善,任凭风吹雨打,损失严重。更有甚者,个别生产队将过石当石灰用,拌沙浆砌房基。对化肥的施用不讲科学,追肥都是表面施撒。只求用完,不求实效。1973年末,生产股在生产总结中写道:“历年对有机肥不重视,对化肥认识不足。有肥不要,要了不施,施不合理。白种下地面积大,约占一半。”
连年不施肥的结果,导致土壤肥沃度迅速下降,施肥措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领导反复强调,各单位也有所认识,化肥这才逐渐摆脱了被冷遇的处境,变得受欢迎了。施肥面积同耕地面积相比,1973年以前不足三分之一,1975年已约占一半,到1979年以后,上升到占八成以上。化学肥料从“没人要”一跃变成了“抢着要”的热门货。每年施用的吨数从起初几百吨增加到千吨以上。1981年创施肥最高纪录,年施化肥3 757吨,施用面积占耕地的99%。
1985年以前所使用的化学肥料种类不算多。氮肥主要是尿素,还有硝酸铵、硫酸铵等;磷肥有过石和三料,前者前期较多,后者后期较多,复合肥料有磷酸铵和磷酸二铵。随着生资市场的逐渐开放,国产复合肥品种不断增加,三料停止进口,二胺进口量逐渐下降,国产尿素、复合肥占主导地位。1996年以后,随着配方施肥的推广,钾肥施用面积逐渐扩大,以后又引进生物钾肥等。
二、有机肥料的施用
在“有肥不要,要了不施”的年代里,有机肥料比化肥更遭歧视,比较像样地施用是1975年以后的事。由于土壤板结,白浆土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才使有机肥料被重视。1975年以前,年施用量不超过三千吨。1975~1978年为施用高峰,每年都上万吨。种类也比较多。如人畜粪便,圈土,堆肥,格挠、草炭、河泥等。有机肥料的使用对象,以作物分,主要是玉米和蔬菜;以土壤类型分,主要是白浆土。一般都作为基肥,优质的有机肥也常用作玉米的把肥。绿肥的种植和翻压情况,见本章十二节“土壤改良”中所述。
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钼肥在大豆上的使用较早,每年都有使用,方法是拌种或初花期喷施,亩用量8克左右。钼肥历年来都使用钼酸铵,每年施用钼肥占大豆面积90%以上。
稀土微肥的使用较晚。1982年才开始从红管局科研所引进少量试验, 当年就使用小麦300亩。1983年正式推广应用,小麦施用5 300亩,于三叶期喷施,亩用量 37.5克,增产7.2%;玉米施用4 250亩,增产 6.3%,稀土微肥的使用,喷施或拌种均可,喷施可用除草剂结合,节约成本。可谓功省效宏,1985年后微肥应用普遍推广,尤其是水田施用面积达80%以上。
四、测土施肥技术的应用
以往的施肥量,都是凭借生产组织者对土壤肥力的主观判断和对手中现有的肥料数量的考虑来制定,叫做经验施肥。这种施肥方法,量多了浪费,量少了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要求,达不到预期的产量指标。1983年,开始在十队 500亩小麦地上推广测土施肥,同经验施肥相比,每亩节省肥料费用0.68元,而增收小麦33斤,折合5.94元,亩增益6.62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应用的肥料氮肥多数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二铵或复合肥、复混肥,钾肥多为氯化钾、硫酸钾或复合肥、复混肥。年均肥料需求量为:尿素2 000~3 000吨,其他肥料 2 500~50 000吨。叶面肥全作物应用2~3遍,主要为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类型的叶面肥。年均累计次数应用面积200万亩以上。
各作物施肥一览表
(2005年)
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