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植物保护
第七节 植物保护
第七节 植物保护
一、防 病
三大作物及蔬菜的病害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小麦根腐病、赤霉病、散黑穗病等;大豆有灰斑病、紫斑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茄类晚疫病等等。兵团时期,麦类散黑穗病比较普遍,尤其是早熟和中早熟品种,感染率一般在 7%~21%,严重降低产量。在防治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各单位的科研班大搞温汤浸种,石灰水浸种繁殖无菌种子田等。麦田面积栽培都采用多菌灵拌种防治。后来早熟品种被压缩,而抗病的中熟品种逐渐扩大,也减少了病害感染率。这些措施的实行,到20世纪70年代末,散黑穗病的发生已经很少。这些病害的发生,常随当年气候的不同特点而有所侧重。如1980年的低温高湿而使小麦根腐病大发生,田间调查感染率最高达 13%;1981年小麦灌浆后阴雨连绵,导致赤霉病蔓延,麦田全部感染,使当年面粉品质变劣,几乎成为 “头痛面”;1983年大豆结荚后的高温多湿,造成灰斑病猖獗,豆粒的感染率达20%以上,大量的籽粒需经人工剔除病粒,方能出口和作为种子播种。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药剂处理种子,拌赛力散、克菌丹、西力生或拌种双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采用湿拌法,种子表面粘药匀而牢,效果好于干拌。使用克菌丹处理种子可提高保菌率 15%左右。大豆灰斑病防治也是采用多菌灵、拌种双拌种。大田的病害防治,历年都以药剂处理种子为主,各种药剂的拌种量一般为种子量的四分之三。前期使用的药剂有赛力散、西力生等,主要在麦类和玉米上使用。以后赛力散等农药逐渐淘汰而替之以克菌丹、多菌灵、拌种双等。1981年以后,才应用在大豆上。药剂处理种子的播种面积一般占90%以上。
以后多克福种衣剂的应用,防治面积在95%以上。
蔬菜病害的防治工作比较薄弱,一般都是见病后喷药,以前多使用硫酸铜、甲醛等。近两年情况较好,防治及时一些,又有新的农药,如甲基托布津等,效果比以往好得多。
二、治 虫
虫害种类常见的有蚜虫、黏虫、玉米螟、草地螟、潜根蝇、大豆食心虫、跳虫甲、红蜘蛛、椿象、叶麦蜂等,许多虫害的发生也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如干旱时,跳虫甲比较多;春夏雨水偏多,气温偏高的年份有利于黏虫和草地螟发生等等。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的加重发作,则是由于秸秆没及时处理干净和多年重、迎茬造成的。
虫害严重成灾发生过几次,甚者 1972年小麦地黏虫大发生,为害面积1万亩,许多小麦被吃成光杆,严重的咬断麦穗。十七队最为严重。当黏虫转移地号时,蠕动的黏虫把地面都盖住了,黏虫吃麦叶的嚓嚓声清晰可闻。在虫区使用敌百虫、六六六粉、滴滴涕等喷施,当年将库存的农药全部用光,勉强控制住虫情。由于没有飞机喷施,而用拖拉机喷施,压掉了很多小麦、损失很大。此后,农场对黏虫的防治工作很重视,以后各年都事先做好物资上的充分准备,如农药喷施机具等,同时加强虫情预报工作,各科研班都定点设置糖醋盆诱蛾,预测虫害发生情况。1982年大豆地草地螟的危害也较严重,其他作物也有发生。为害总面积近 8万亩,其中大豆近7万亩,占大豆地面积的87.4%。这次虫灾的特点是为害重、密度大(虫的密度一般为20~30头/平方米,大豆地里最高达 53头/平方米)。在防治上由于认识高,准备充分,各单位都有虫情普查组,发现及时,用药把握住时机,虫势虽猛,也很快得到控制,防治的农药有敌百虫、六六六粉、滴滴涕粉等,其中以敌百虫+10%碱液喷雾的灭虫效果最好。由于措施得力,完成了应防面积的100%,防治效果达77~98%,得到管局的表扬。1980年的小麦蚜虫和 1982年的大豆蚜虫也都较为严重,及时采用乐果等农药喷雾,都得到有效的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近年来的发生都有上升的趋势。1979年以后玉米螟比较严重,田间调查折雄率为70%~80%,折穗率在5%左右,折秆率为 20%上下。防治工作比较薄弱。1981年引进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在十一队示范防治1 000亩。1983年推广防治8 000亩,防治效果为38%~70%,最大的优点是此法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后果。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近年来都比较严重,籽实虫食率达到7%~8%,1983年为害最重,籽实虫食率高的达到15%~16%。对食心虫的防治较差,没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1998年虫食率又有所上升,随着市场对高品质大豆的需求增加,防治面积达100%。主要采用2.5%的敌杀死乳油每亩25~40毫升,或2.5%的功夫乳油每亩15~20毫升进行防治,并兼防大豆蚜虫。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和潜根蝇1986年后也时有发生,面积成逐渐扩大势态,为了防治两病一虫,1991年开始用药物防治。1995年多克福种衣剂的使用,两病一虫得到有效控制。1998年、1999年农场水稻潜叶蝇大面积发生,农场采用喷施 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控制,2004年、2005年受气候的影响,大面积发生稻瘟病,农场采用更换品种、药物本田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防治面积100%。
蔬菜的虫害主要有跳虫甲、地蛆、菜青虫等。跳虫甲为害刚出苗的十字花科蔬菜,用六六六粉、干草木炭等防治。地蛆一般是成虫于 8月上旬或中旬产卵,为害秋菜。在此期间用敌百虫等药液灌根防治。菜青虫最近几年也发生较普遍,为害秋菜。一般的防治方法都是见虫施药,采用敌百虫、乐果、鱼腾精等药剂防治。地蛆和菜青虫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三、灭 草
建场初期,灭草方法比较简单,只有人工和机械灭草两种,以人工为主。人工锄草,经常组织红旗招展的夏锄大会战和劳动竞赛,过去那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和八五三农场老场长马继常在工人中传授“三锄两扒拉”的锄草技术的故事,至今历历在目。机械灭草,多采用苗前苗后耙和中耕除草,有时因雨水多,草荒严重,草荒减产地号时有出现。
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天涝地湿,田间管理十分困难。尤其是玉米和大豆,常常失去苗耙和中耕的机会,加上当时没有较理想的除草剂,难以控制住严重的草情而形成草荒。连年的耕翻又将大量的草籽混入耕层。草荒愈演愈烈。耕地里的杂草群落以稗子为主,其他有灰菜、苇子等。草荒严重的地块草欺苗,造成绝产。“远看一片黄,大豆草中藏”是秋天豆地的情景。灭草剂只有2.4—D丁酯,灭草对象是阔叶类杂草,限于在麦田使用。
1975年引进阿特拉津和西玛津,可以在玉米地上施用,效果较好。但残效期长,因对下作影响较大而停止引进,1982年又引进了阿特拉津,是悬胶剂型的,用于试验,没有推广。1978年以后,引进了较多的进口化学除草剂,如拉索、弗乐灵、利谷隆、灭草猛等。这些农药都属于土壤处理剂,在玉米和大豆地上应用效果显著,很好地抑制住杂草。这个时期比较干旱,机械灭草有用武之地。综合防治的结果,使猖獗一时的草荒被有效地控制,田间的杂草群落由以稗子为主逐渐变成以龙葵、苍耳、鬼针等阔叶型杂草为主。
1982年引进了新型的灭草农药—苗后除草剂,有 NP—55和SL236。这类除草剂同以往用的土壤处理剂类型相比,有更多的优点。土壤处理剂型的缺点是施药效果受墒情和降雨的影响;多半易挥发、光解而降低药效;土壤处理后不能立即播种,有贻误农时的可能。而苗后除草剂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之处。还可以见草施药,施用时可用杀虫剂或肥料混施而降低成本。不足之处是杀草铺窄,仅限于稗子和苇子。当年示范3 700多亩,杀草率98%~100%,1983年扩大应用13 000亩。新型除草剂的引进,打破了类型单一的灭草结构局面。1986年以后以化学灭草为主,其中苗前主要使用乙草胺、豆磺隆、塞克津、广灭灵等,苗后使用拿捕净、杂草焚、虎威等。化学除草方式大田仍以地面机械作业为主。水田在新机场投入使用后以航化作业为主。水田以施农得时、草克星为主。
属于检疫对象的杂草,有大豆菟丝子。十二队于1980年从八五三农场六分场引种“东农四号”大豆时,带进菟丝子,落户以后,因制度不严,早期消灭不彻底,对疫区也没有严格控制。随着生产队间种子的调串而逐渐蔓延。到80年代已有 7个生产单位不同程度地被感染,面积达55 000亩。菟丝子的危害使大豆产量水平大幅度下降,有相当一部分豆田减产过半。发展下去,大豆的种植将有覆灭的危险,对菟丝子的防治,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特效的防治药剂,一旦蔓延开来,便不可收拾。1981年生产科立项进行了大豆菟丝子综合防治试验,通过苗耙、中耕、人工拔除、轮作和化学药剂防除,探讨防治的有效办法。经过五个生产周期的防治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其传播的途径,探索了大面积机械化栽培条件下的田间管理对菟丝子的防治措施,为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最突出的是筛选出防治效果显著的化学药剂拉索和拉索加2.4—D丁酯混剂。在危害量重的十二队三号地试验,防治菟丝子实生苗出土率达90%,控制兔丝子感染率达89%,同时,平均防治杂草率为96.5%。在三队一号地的试验结果也基本相同。此项试验于1983年已通过国家鉴定,管局予以推广。
旱田作物大豆、玉米、大麦、小麦、和大部分的红小豆、白瓜子都进行种子包衣,以防御地下害虫和作物的根部病害。大豆、玉米的灭草主要为土壤封闭灭草,红小豆、白瓜子受天气因素的制约,多数采取人工灭草,部分采取药剂灭草,在降雨较多的情况下易发生药害。
四、农药使用情况
(一)种衣剂
八一农大多克福大豆种衣剂、八一农大福·克悬浮玉米种衣剂、八一农大福酮悬浮麦类种衣剂、水稻护苗(多·福)悬浮种衣剂、四川红种子水稻多·福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二)杀菌剂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甲霜灵、雷多米尔、金雷多米尔、菌克毒克、适乐时、克露、施保克、科生霉素、卫福、立克秀、好米得、达科宁、大生、代森锰锌、杀毒矾、菌核净、速保利、粉锈宁、安克、速克灵、加收米、富士一号、土菌消、福美双、代森锌、世高、敌萎丹、农用链霉素、比艳、稻艳、农利灵
(三)除草剂
普施特、金普施特、咪草烟、金豆、甲基咪草烟、虎威、杂草焚、克阔乐、都尔、金都尔、乙草胺、禾耐斯、瑞飞特、丁草胺、马歇特、新马歇特、普乐宝、拉索、敌稗、玉农乐、氯磺隆、甲磺隆、巨星、阔叶散、宝收、草克星、豆磺隆、农得时、威农、太阳星、莎多伏、好事达、金秋、阔草清、克无踪、速收、司米梢芽、利收、赛克、赛克津、快杀稗、拿捕净、收乐通、快灭灵、莠去津、阿特拉津、西草净、扑草净、2.4—D丁酯、2甲4氯、麦草畏、百草敌、豆科威、利谷隆、伏草隆、敌草隆、绿麦隆、灭草隆、莎草隆、灭草猛、丁草特、杀草丹、燕麦畏、禾大壮、稗草畏、氯乐灵、施田补、地乐胺、莎稗磷、阿罗津、草甘膦、农达、农民乐、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精禾草克、喷特、膘马、威霸、千金、异恶草松、异恶草酮、广灭灵、灭草松、苯达松、排草丹、野燕枯、苯噻草胺、农思它、恶草灵、稻思达、拜田净、艾割、神锄、莎阔丹、好立达、豆来福、虎拿草、双乐、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乐丰宝、豆易耕、田得济、大豆欢、耕田易、同欢、金腰带、三兄弟、广济良、圣产、水星、圣农施、灭草松、克草神、旱乐宝、田秀清、圣农乐、农利、广灭净、稻盛、一锄、青苔净、嗪草酮、盖冒、客杈欢、封锄、噻吩磺隆、快锄、草甘膦、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
(四)杀虫剂
BT、氯氰菊酯、安绿宝、赛波凯、敌百虫、锌硫磷、乐斯本、速克毙、氧化乐果、抑太保、速灭杀丁、功夫、避蚜雾、虫满克、艾美乐、比丹、石敢当、敌敌畏、敌杀死、瑞劲特、灭扫利、乐果、万灵、来福灵、呋喃丹、克满特、阿维菌素
五、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一)病 害
麦类赤霉病、大麦条纹病,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紫斑病、大豆褐纹病、大豆及红小豆菌核病、豆类锈病,玉米大、小斑病,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鞘腐病、纹枯病,南瓜炭疽病、白粉病、南瓜疫病等。
(二)虫 害
麦类黏虫、大豆跳甲、蚜虫、蓟蚂、红蜘蛛、食心虫,玉米螟、玉米斑须蝽,水稻负泥虫、根潜蝇、稻螟蛉、稻二化螟、稻蝗,瓜蚜等。
(三)杂 草
水田有异型莎草、稻李氏禾、稻稗、雨久花、鸭跖草、泽泻、矮慈姑、慈姑、眼子菜、狼把草、水绵、小茨藻、牛毛毡、水莎草、藨草、日本藨草、扁杆藨草;旱田有稗草、野燕麦、马唐、酸模叶蓼、柳叶刺蓼、反枝苋、藜、龙葵、苍耳、狼把草、鼬瓣花、香薷、苘麻、大蓟、野黍、铁苋菜、风花菜、鸭跖草、苣荬菜、刺耳菜、问荆、芦苇、狗尾草、金狗尾草。
六、植保新技术推广情况
各作物种衣剂应用100%,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应用100%。还应用农作物健身防病促早熟增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植物油型喷雾助剂使用技术,喷雾机标准化作业技术,水稻护苗种衣剂使用技术和水稻红种子种衣剂使用技术等。
常见除草剂药害解决办法。
七、植物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调运检疫。由于市场的变化,植检费收缴较为困难,调运检疫一直没有开展。
有害生物普查。2003~2004年有害生物普查 20个生产队、215个地号,只有零星的野燕麦、孢囊线虫、大豆菟丝子、大豆褐秆病,其余未发现。
八、农药市场管理情况
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开放,农药销售门市增多,从2000年的独家经营,发展到2005的 7家农药销售门市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药销售市场。农药销售门市的增加,给农户购买农药扩大了选择范围。大宗品种降价幅度较大,少、好、新品种增多,相互间有了弥补。农药销售门市的增多,农药品种繁多、价格不等,农药销售相对比较混乱,给农药市场管理增加了难度。基于此种情况,农业科每年 4月份在农药开始销售期间,对农场区域内经营农药的商家进行登记造册,进入微机;对农药各门市所经营的农药品种逐一登记,杜绝销售过期及假劣农药流入市场,对销售禁用和限用的农药给予指导,避免给农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