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八五三农场五分场时期(1958~1969年)
红旗岭农场的前身是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五分场于1958年 1月开始组建。1958~1959年,五分场副场长张克法负责机务工作,1959年八五三总场修配厂厂长田建林(部队转业军官)调五分场任机务副场长。
八五三农场五分场机务助理员名表
(1958~1969年)
表4—8
1959年,分场成立机务连,连长周宝林,副连长张务军、方吉祥,政指林清海。1960年机务连撤销。
五分场下辖4个农业队、一个打鱼队、一个修配所。队、所机务干部名单如下:
八五三农场五分场机务干部人名表
(1958~1969年)
表4—9
二、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70~1976年)
“文化大革命”后期,农场改制为兵团。建团初期,团设三级制(团、营、连)团部设有专门的机务管理部门,由生产股夏海龙副股长分管全团机务口业务工作,机务参谋有彭厚生、庄玉明、高凤林。一营机务副营长杨杰成,机务参谋蒲成滨。1973年 4月吴树绵任五十八团机务副团长。1971年杨杰成离任,三师从十八团调魏春堂任一营机务副营长,韩维钦任一营机务参谋,蒲成滨调任团机务参谋。
1972年10月10日,五十八团正式成立机务办公室。魏春堂任机务办公室副主任,机务参谋有庄玉明、蒲成滨、高凤林、熊龙坤。1973年一营撤销,改为两级制(团、连)。
1977年吴树绵离任,刘向东副团长兼管机务工作。
三、红旗岭农场时期(1977~2005年)
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1977年五十八团亦改制为黑龙江省国营红旗岭农场,成立革委会,农场分工,刘向东副主任负责机务工作,1978年,机务工作移交高士令副主任负责,直到1980年2月高返京为止。
1980年6月,红兴隆管理局调饶河农场农机科长刘振声任红旗岭农场机务副场长。1983年3月,因体制改革,刘振声被任命为红旗岭农场机务总工程师,负责农场机务工作。
1977年底,场“机务办公室”更名为“农机科”,魏春堂任副科长。1978年 2月,从水利科抽调杨杰成任农机副科长。1979年7月升任农机科科长。1980年4月,彭厚生从计财科调农机科任副科长,1981年10月彭升任农机科科长,直至1984年 2月升任副场长后离开农机科。魏春堂于1981年初调场职业高中任副校长,1982年10月熊龙坤、韩维钦任农机科副科长。
1984年初实行企业整顿,按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杨佩伦接任农机科科长。1988年韩维钦任科长。1990年以后,金德勋、安柏悦、牟庆阳、张继臣先后任科长。
1985~2005年,红旗岭农场农机事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机械转让阶段,机械收回阶段,再度深化改革兴办家庭农场阶段,农机发展壮大阶段。
红旗岭农机事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过全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农机事业得到壮大和发展,从1970年的农机保有量 1 145台套发展到2005年的 3 637台套,农机总动力从17 166千瓦提高到2005年的76 861千瓦,机械增长了3.2倍,农机总动力增长4.5倍,农机保有量和农机总动力明显提高。
农场时期农机科人员任职表
(1971~2005年)
表4—10
续表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