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林业生产 第四节 林业生产
一、专业采伐
1958年9月,接受了支援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采伐红松5万立方米的任务,以队长周宝林、政指王凤山为首的 130余人,组成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伐木队,在总场伐木指挥部的领导下,进入完达山炮手营伐木区。这支队伍,都是刚从解放军转业来场的官兵,他们既无伐木经验,又不懂技术要求,凭着受党多年培养教育和满腔革命热情,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里,住草棚,睡地铺,爬冰卧雪地奋战了一个冬天。使用的工具全是大锯和斧子,集木材全靠杠子抬木棍撬。没有节假日,披星戴月6个月,于第二年三月份胜利完成5万立方米任务,创造价值48万多元。采伐了很多优质木材,有力地支援了祖国首都的建设。
1960年,农场第二次组织 100多人的伐木队伍,由五分场政治处主任林青海、队长郭进宝带领,进驻完达山林区采伐红松,解决农场建筑用材。正值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职工吃榛子叶窝窝头干重活,非常艰苦。由于没有采伐计划和技术要求,仍然是盲目采伐,结果造成很多木材困山,以后逐年进山拣拾,还有不少木材浪费在树林里。
1970年,五十八团时期,又接受了去兴安岭伐木5 000 立方米任务。总指挥方弼奎参谋长、队长刘向东,组织 180余人采伐队伍,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城市知识青年。由于组织得力,仅用两个月零 28天时间,超额完成 7 800立方米的任务,纯盈利 24万元,安全无事故,兵团奖给“先进单位”的锦旗一面。
二、计划采伐
1978年林地划界,农场林地面积减少,没有大量的采伐任务。各单位建筑、生活用材按农场计划采伐。1982年后采伐要经农场林业局森调队调查设计,报请上级批准后才能进行。1984年农场木材加工生产多转为民营,民营企业自行办理木材加工许可证,持证向林业部门申购或外购木材。采伐区域和数量由林业部门向上级申报,批准后方可进行采伐。
农场植树造林情况统计表
(1980~2005年)
表4—16 单位:亩
续表4—16
农场育苗情况统计表
(1980~2005年)
表4—17 单位:亩 万株
续表4—17
续表4—17
农场造林形式一览表
(1980~2005年)
表4—18 单位:亩
续表4—18
农场育苗形式一览表
(1980~2005年)
表4—19 单位:亩 万株
续表4—19
各年度采伐 立木蓄积 年度增长情况表
(1985~200年)
表4—20
续表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