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
第二节 统计
第二节 统 计
五十八团组建初期,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开展,统计网络随即形成:团部设置统计机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组织指导全团统计工作,按上级统计部门部署、要求,完成各项统计任务。
红旗岭农场建制所属各基层单位,都配置专职统计员。各班、组配置作业、班组记录员。如农牧业班组要填写人力畜力作业核算单,拖拉机等机械作业,要填写机械作业核算单等。统计员统计当班、当日人员考勤和作业定额或任务的完成情况。农业单位在农忙季节要配置地号员。
单位统计员,为了优质完成各项统计任务,要对班组记录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报表质量与及时性的检查,并于当天协同地号员,负责田间机械作业规划、组织、指挥和作业数、质量检测报告工作。
农忙季节,单位统计员,汇总各班组当天生产进展情况,参加当晚领导干部研究生产的碰头会,共同协调、解决各工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次日或下一小段计划。然后再向场部生产科报告中心任务生产进度。次日凌晨,在机械作业进行班次保养和交接班的时候,统计员要到现场验收当班作业数、质量的情况,并安排当天作业任务。紧接着还要安排各班组的工作任务,甚至要带领人工劳动。在此期间,还要组织各班组作业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按规定要定期完成阶段、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的各种报表。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台数,畜禽数量变动报告,拖拉机工作成绩报告,人机畜力使用情况报告,职工人数及工资额报表,载重汽车工作情况报告,土地利用情况报告等。
农场为了不断加强统计核算的力量,提高统计队伍的素质,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次举办统计员学习班。集体学习中央电视台开设的统计知识讲座,并不失时机派员参加农场总局、管局举办的各类学习班。
农场经常通过各种定期报表,和统计年报汇总的机会,组织评比交流活动。对统计工作突出的典型单位和事迹,及时召开统计工作现场会,如先后在二队、十队分别由统计员褚瑞才、刘世恒交流推广相关数据的搜集和统计资料上墙的经验,对活跃连队生活,调动干部、职工生产积极性和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有一定推动作用。从而使年报、季报、月报等定期报表,和中心工作进度的报告制度,逐步使数据的权威性得到提高。
根据农场总局、管理局的部署,从1982年起,建立了抽样调查统计制度。抽样调查项目包括:农情调查和家计调查两部分,按随机抽样方法选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在绝对保密下填报,调查结果经管理局汇集,直接报送农场总局。相关抽调户和相关统计人员做了很好配合,保证了调查任务的完成。
统计部门配合公安部门,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国人口的普查工作。
从1985年起,地方政府根据社会调查需要,要求农场增设调查项目,并将农场系统规定报表,报送饶河县统计局。从此,农场的统计工作进入了县统计局和农场管理机构双重管理的新时期。
1991年,全国开展国土资源调查工作,饶河县政府成立国土资源调查局,组织领导饶河县辖区的资源调查工作。因红旗岭农场场部在七里沁河以北,属饶河县行政管辖范围,为此,农场成立国土资源调查办公室,由要挺负责组织实施。历时两年多,在农场生产、气象、水利、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全场的自然资源概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植被、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野生动物、矿物资源等。详细资料均依据饶河县要求,以书面材料如期报送饶河县国土资源调查办公室,饶河县政府经审查汇总编制成《饶河县国土资源调查报告》转发红旗岭农场存档。
1997年,生产队不再单设统计员岗位,统计工作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