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农场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根据中央文件精神1982年由组织部代管老干部工作。1984年正式成立老干部科,和组织部合署办公,农场党委副书记主管老干部工作。为了加强老干部管理,1986年老干部科从组织部分离出来,独立办公,配有科长1人,工作服务人员1人,专业卫生员1人。办公室和活动室设在俱乐部。管理104名离退休老干部,农场党委把老干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重视老干部政策的落实,对老干部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为他们安度晚年创造良好条件。在俱乐部设了活动室、医务室,建立了门球场。为老干部活动提供方便,使老干部思想稳定,生活充实,心情愉快,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使他们健康长寿,余热生辉。1988年农场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老干部科多次被评为老干部服务先进单位,科长叶庭芝、陈一兵也多次被评为先进老干部工作者。
  一、老干部安置
  至2005年底,农场有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57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6人,解放战争时期51人。对老干部的安置分为易地安置和就地安置。1983~1989年,农场易地安置离休干部13人,分布在 6个省区,农场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为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支付活动经费8 000余元,建房一次性补贴每人6 400元,买房的一次性支付52 675元,建房补贴共计129 475元。 1988年根据建材涨价因素,又适当提高了房屋补贴。农场还派人专门到当地为易地安置的老干部联系组织活动接收单位,办理安置手续,对有特殊情况的,老干部科去人看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易地安置的老干部感受到了农场的温暖和关心。在本场的老干部,农场也做了妥善的安排,1985~1989年,农场先后集中资金为离休干部在场部兴建 7栋住房,对14位老干部进行集中安置,解决他们住房、就医等困难。对没有集中安置的,农场对住房需维修的也责成所在单位进行维修。为了鼓励老干部就地安置,根据当时老干部收入低、生活有一定困难的实际,规定分给老干部1人1亩经济田,每人每年增发相当于本人 1个月的生活费作为补贴,老干部遗孀住房条件不变,使他们的生活踏实安定。
  二、老干部活动
  为了丰富老干部的生活,农场在俱乐部东侧修建了2个门球场。成立了1个活动中心,活动面积280平方米,设有台球桌 2个、乒乓球台2个,还有棋类、扑克等娱乐工具,每天组织老干部们健身、娱乐。每年组织一次文艺演出,每季组织一次活动竞赛,比赛项目有门球、台球、乒乓球、下棋、打扑克等。特别是老干部门球队的老干部,他们离退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精诚团结、协调合作,在1988~1992年的 5年时间内先后夺得管局举办的“长寿杯”门球赛三连冠和首届“松鹤杯”门球赛冠军。两次代表管局参加总局举办的老干部门球赛,两次夺得冠军。他们参加重大比赛11次,10次获得第一名,是垦区和饶河地区赫赫有名的球队,不仅为农场争光,而且为分局争得荣誉,为表彰他们,农场党委发出向老干部门球队学习的号召,并给老干部门球队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给以叶庭芝为代表的11名老干部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三、老干部待遇
  住房待遇。农场职工住房经过两次房改实现了商品化,对老干部住房实行了两项优惠政策。一是接受转让的,按老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级别,按面积优惠,产权归自己;二是不转让的仍按公房居住,免收房租,产权归公。易地安置的提倡自建公助,农场拨给建房款 6 400元。
  医疗待遇。农场在医院设有老干部病房,在活动中心设有医务室,配有专业卫生员,老干部生病,出门不方便的,科里卫生员上门服务。老干部科定期组织老干部到医院体检,需要上分局医院检查治疗的,农场派专车接送,医药费半年报销一次,年终不拖欠。
  生活待遇。农场老干部除享受国家规定的生活待遇标准外,农场又给予多方面的补贴。1986年初分给老干部1人1亩致富地。1987年开始为老干部个人祝寿。1989年起老干部科给老干部集体过生日,生日在一个季度的把他们组织在一起集中庆贺。重大节日给老干部发慰问品。1985年为东风岭老干部盖永久性菜窖18个。1989年以前每年为老干部解决土粮和烧柴。以后随市场的繁荣,由给老干部购买慰问品转为直接发慰问金。离休干部每年补助液化气6罐,每罐 30元。享受副处级以上待遇的电话费每年补助 420元。农场每年拨给老干部的生活补贴和活动经费10多万元。
  政治待遇。农场每年召开老干部工作会议,把老干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政治上重视老干部。老干部科按农场的要求,定期传达上级文件。并给老干部每人订两份报刊,让老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农场重大会议都请老干部代表参加,听取老干部代表的意见。老干部有健全的支部组织,他们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按时交纳党费,组织纪律性强。2004年老干部支部被评为农场先进党支部。
  四、老干部作用
  老干部经过党的长期培养和实践锻炼,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还有不少人具有专业特长,他们虽然离退休,但仍是农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人才资源,他们仍在各条战线上贡献自己的才智,发挥应有的作用。如离休干部参加义务植树、做好人好事 100多人次,搞个人养殖的有54人。帮助场领导工作、搞调查研究 2人,参加党风巡视在基层检查党风工作2次,向农场提出合理化建议5条,为农场改革开放、农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扶贫帮困和基层领导建设方面,发挥余热。他们关心农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多次接受小学的邀请,向小学生进行开发北大荒革命传统的教育,老干部的言传身教,情理相济,收到好的效果,他们德高望重,对整个社会有特殊的号召力,对青少年有较强的说服力,他们把很多心血倾注于“希望工程”,不仅善于出谋献策,而且积极指导,参与各种募捐活动。农场2004~2005年的金秋助学活动,资助了46名辍学的中小学生,助学资金28 000多元,老干部也参与了这项活动。他们心系农场,在1989年的抗洪抢险中,许多老干部像当年一样奋战在防洪大堤上,年龄最大的78岁。他们有的笔耕不辍,撰写参加革命的经历和体会,其中苑春芳、陆兴汉的文章分获管局《回忆录》二等奖和三等奖。有的吟诗作画,寄托自己的意志情怀,其中李继陆的书画作品获分局“松鹤杯”书画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