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档案工作
第五节 档案工作
第五节 档案工作
一、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农场档案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建场到1979年。建档初期,农场共建立档案 111卷,没有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档案工作也不规范。有很多宝贵的资料都成麻袋地烧掉了,给农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二个阶段1979~1991年。档案工作进入恢复、整顿阶段,农场的档案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正轨,各项制度也开始建立,相继设置了文档室,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逐步开展了档案业务工作,建立了文书档案归档制度,为农场今后的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1991~2005年。是农场档案工作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1989年以后按照上级要求,开始对全场的会计档案进行了收集、归档工作,同时对科技档案也进行了收集。随着农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为适应农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农场建立了综合档案室,隶属农场办公室领导,同时借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这个契机,狠抓了档案管理的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档案管理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农场档案已全部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农场先后投入8万余元,改造库房97平方米,购买档案装具(密集架)5列。到2005年止档案室收藏各种载体的档案共计16 641卷(册)。
农场对档案工作实行了科学的目标管理,农场常务副场长主抓这项工作,主管财务和科技的副场长协助抓。机关各科室配备了兼职档案人员,并把文秘档案工作纳入了机关目标考核范围。1990年以前原有一名档案员,身兼多职,既搞文书处理,又搞婚姻登记和民事调解,根本就没有精力抓档案业务,1990年配备了专职档案人员,为抓业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档案升级
农场成立了档案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场长担任,下设升级办公室,负责升级工作的日常业务,并从机关和基层抽调6名工作人员和2名专职档案人员负责指导和收集整理档案。各科室根据工作量也抽调1~3名人员整理档案。为使升级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农场先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场全面铺开。这期间农场先后组织人员到八五三、五九七等先进农场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农场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反复进行整改,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和农场领导的支持下,档案升级工作不断完善。1992年11月 9日经总局省级档案管理考评组按照《黑龙江省档案管理程序》对红旗岭农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评,总计得分96.2分,达到省级先进标准,同意红旗岭农场晋升档案管理省级先进企业。
通过这次升级工作,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企业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制度,并纳入了场规场法。共收集了农业、气象、林业、水利、通讯、基建、审计、财务、计划统计、物资、粮贸、外贸、文教、党政、工、团、工商等部门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并全部按照《农垦档案分类法》进行了分类,编制了各种检索工具。在抓好档案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农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1991年农场于东方红林业局打土地官司中,档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档案室主动为农场提供档案80卷,图纸、照片、录像带、文件、电报43份,查阅48人次,为农场打赢这场官司提供了充足的凭证和依据,使农场划得林地 6万亩,为农场争得了宝贵的林地资源,取得了 4 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另外,这些档案在处理纠纷、清欠、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