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采用和推广新技术

第七节 采用和推广新技术



                 第七节 采用和推广新技术
  从1979年以来,全局共采用37项新技术,其中多数是从兄弟局、场引进的。推广迅速,收效较大的是麦杆还田培肥地力、机械拌种、种子湿拌药、深松、小麦赤霉病防治、大豆灰斑病防治、测土施肥、大豆侧深施肥、苗后除草剂应用和稀土微肥应用等。
  1983年,八五九农场农艺师李求欣,总结了本场历年小麦破板结与施肥同时进行的经验,改为小麦芽期追肥,在全局推广后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其它各项新技术的采用,也不同程度地收到了效果。这些技术现在仍在应用,是增产的重要措施。
  推广、采用新技术的进展情况如下:
  1979年,推广大豆施氮肥,全局32.17万亩,平均亩增产10公斤,增产8%,亩增加收益6元,同年有勤得利、八五九两场搞了6.23万亩侧深施肥,取得增产16.6%的效果。
  大兴农场在2.03万亩地上搞了大豆苗前飞机灭草,取得了比地面机械喷洒作业快,成本低,杀草率高的效果。
  前哨、青龙山等农场试验在白浆土上耙豆茬播种小麦。
  推广大豆钼酸铵拌种6.4万亩。在七星农场九队试验苗带灭草。
  按照总局的统一布署,推行小麦秸杆还田,以培肥地力,在当年技术、机械不足的情况下,有八五九、大兴两场共搞了3.7万亩,为全局小麦秸秆还田拉开序幕。
  △1980年,在全局推广大豆深松法,当年达到53.2万亩。
  学习宝泉岭农场经验,创业农场搞了5000亩搅麦茬。
  勤得利农场给1500亩地喷洒矮壮素。
  八五九农场搞小麦“破板”追肥。
  △1981年,在全局推广大豆侧深施肥18.38万亩,为当年播种面积的9%。
  同年,开始推广大豆喷施磷酸二氢钾,面积为3.95万亩。
  大豆食心虫点片发生,当年防治6万亩。
  七星农场首先推广小麦测土施肥,当年只搞到0.6万亩,奠定了基础。
  小麦秸秆还田比1981年增加5万亩。
  △1982年,开始推广大豆喷三十烷醇,七星农场当年搞了2000亩。
  小麦湿拌种技术在全局推广,当年达到7.8万亩,1983年达到15.7万亩。
  稀土微肥首先在青龙山农场推行1.8万亩。大豆喷洒磷酸二氢钾推广速度很快, 1981年增加近13万亩。
  大豆三杆齿垄沟深松在全局推广,当年达到24万亩。
  大豆灰斑病日趋严重,当年搞了5.7万亩的防治面积。
  这一年,地膜开始引进,首先在蔬菜上应用。大豆苗期除草剂少量引进,先在青龙山农场施用;并搞了氟乐灵与灭草猛的混用。水稻开发,首先在大兴农场,搞了1500亩。
  △1983年,三十烷醇又由勤得利农场在小麦上施用,当年喷洒3600亩。
  湿拌种技术在小麦上应用达到15.7万亩,又继续在大豆上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为改变原始的、落后的拌种方法,第一年在全局推广机械拌种(八五二机械厂的拌种机),当年达到37万亩。
  继稀土微肥在大豆上应用,取得很好的增产效果,又在小麦上应用。
  玉米精量点播在七星农场开始,当年搞了600亩地。
  大豆苗后除草剂大面积应用,当年达到28.39万亩,占大豆总面积的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