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成套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引进

第四节 成套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引进



             第四节 成套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引进
  1980年,利用我国与日本国补偿贸易资金创建的国营洪河农场,从美国、日本的13个厂家引进农用拖拉机及机引农具、联合收获机、农田工程、农田运输、粮食烘干、喷灌机械等一整套现代化大型国营农场的农业机械设备545台件,耗资1350万美元。
  一、各类引进设备的数量和性能特点
  1、农用拖拉机
  共计50台,全部是从美国万国公司引进的产品。其中,3588型 30台,986型20台。以3588型拖拉机为例,该机额定功率为180马力,牵引功率为127马力,采用双桥驱动,折腰转向,回转半径小,制动、助力、升降等全部采用液压操作,配有全封闭空调驾驶室和无线电接收系统,各部工况均采用电子监控仪表显示等先进技术设备。986型拖拉机为123马力,其技术性能和装备水平也接近3588型。
  2、机引农具
  与上述两种拖拉机配套的主体机引农具,也几乎全是从美国万国公司引进的产品。其中有:
        720型机引犁20台  14型深松机12台
        475型圆盘耙12台  7741型旋转锄6台
        490型圆盘耙19台  133型中耕机12台
        14型条播机36台   喷雾机18台
  3、收获机械
  其主体机型是从美国万国公司引进的43台1460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该机为 170马力,在结构上采用了轴流式脱谷装置,四轮驱动,全部工作状况由电子监控,全封闭式空调驾驶室。在工作特性方面具有工效高——实际平均工效为294.3亩/班,高工效可达600亩/班。正常条件下,该场的小麦收获7—10天,大豆收获 10—15天即可完成,收获损失小,收获小麦的实测综合损失为1.23—2.36%,大豆的实测综合损失为 3.7—5.57%;通过性能好;收获破碎率低,其收获大豆的破碎率比纹杆式脱谷装置低5%左右。其不足之处是在潮湿、草多的条件下,分离性能差,产生裹粮现象。
  另外,还引进5000型自走割晒机6台。这种机型采用液压驱动,额定功率为 68马力,具有作业效率高,放铺质量好,使用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深受生产单位和操作人员的欢迎;引进575型牵引割晒机18台。
  4、喷灌机械
  引进万国公司4271型电动圆型喷灌机7台。其工作半径为420米,配套动力为 150马力电动机。该机作业性能可靠,但移动地号不方便,耗能较高,故引进的利用率不高。
  5、粮食处理设备
  购进美国贝立克公司每小时生产率为25吨的粮食烘干机2台及一个小时工效6吨的种子处理车间,并配有全套附属设备。其中主要包括7台提升机,11台运输机,1台初清机,以及 4个种子仓,3个中间仓,6个商品粮仓。
  这座引进的现代化粮食处理中心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性能基本上可适应规模为30万亩现代化国营农场粮食处理的需要。但存在着附属设备部分缺套,种子与商品粮易混等缺陷。
  6、汽 车
  引进日本五十铃载重卡车47台,田间指挥车、油罐车和其它特种车辆26台。这批汽车在技术性能上比较先进,使用方便可靠。例如日本TMK67ZD自卸载重汽车发动机功率为230马力,载重量12吨,速度高而平稳,通过性能强可靠性好。由于采用了液压自卸,故工效高。几年来,不仅满足了本场运输需要,而且走出农场和管局,承担了很多社会性运输任务,四年为农场创利260多万元。
  7、工程机械
  引进日本成套工程机械17台,其中包括815压实机,HD400GL/HD550挖掘机,D60A推土机、FD50—2/FD50—4叉车,GDS00R—1平地机及20吨、16吨吊车等设备。这批工程机械的引进,为洪河农场40万亩耕地基本实现2400X 800米网格化。
  二、对洪河农场机械设备引进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的评价。
  首先,这批先进的农机设备的引进,为我国农垦企业提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可行性经验。洪河创造了以3万公顷耕地为经营规模的大型国营农场第一流劳动生产率的典型。全场3万公顷耕地,直接从事田间生产的只有190人,人均负担耕地2200亩,以农业收成为平年的1982年为例,每个农业工人生产大豆23.4万斤,商品率为82%,人均创利3.5万元。
  在总体经济效益上看“引进”也是可观的。
  虽然自1981年形成生产能力以来就遭致历史上未见的第一个大灾之年,继而又经历1982年的春涝、夏旱和1983年的严重春涝,1981年至1984年四年间虽然只有三年完成种植计划,但除特大自然灾害的1981年外,其余三年均盈利。四年盈亏相抵,累计盈利 599.1万元。因此可以说,“引进”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