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林业科研
第五节 林业科研
第五节 林业科研
一、林业化学除草
1983年8月中旬,省农场总局科委邀请了 23个单位,29名省内外林业专家、教授、对建三江农管局林业处同七星农场林业科和红卫农场林业站共同主持的《除草剂拉索和氟乐灵在杨插育苗中的研究与应用》课题进行了技术鉴定。与会专家通过对六年研究材料审查和现场测试,评议结果认为:“该项研究试验数据齐全可靠,试验材料完备,具有科学依据。该项试验为国内首创,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拉索应用于杨树育苗,在国外未见报导,该项试验是对杨插育苗化学除草的重大突破,从而开辟了杨树插条育苗化学除草的新途径,在杨插育苗中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意义。”
这一科研成果,曾于1983年11月份中国林科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化学除草学术 会议上宣读了论文,受到好评。这一论文先后发表在大学学报、《中国林业科技通讯》和《林业科技》杂志上。《人民日报》报导了这项成果。列为总局的林业科研推广项目。全管局己推广面积0.65万亩。
1983年夏季,七星农场和管局林业处,施用枯草可多、拿扑净二种除草剂应用于杨插育苗地。在正常情况下,以上两种除草剂苗期施用,对杨苗安全,除草效果均达 97%以上。这一论文刊于《全国林业化学除草论文汇编》上。
二、葡萄苗露地定植前育大苗技术
1983年前,我局从外地引进的葡萄苗木,在本地区栽植过程中,遇到苗木进行露地定植成活率低,苗木用价高,保证不了新进的苗木一次定植保全苗的问题。这样,不仅每年给引进工作带来不利,而且使葡萄建园与今后发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982~1983两年七星农场科研站助理园艺师陆德玲通过温床盖膜育大苗技术,大大提高了苗木的使用价值,降低了引进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从而保证了葡萄引进工作与建园计划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不同时间进行杨树扦插育苗的初步研究
就我局的气象条件,杨树适宜扦插期在 4月中下旬,这一时期还要进行松苗播种,换床等工作。1980~1981年七星农场林业科林业工程师张勇利用推移杨树扦插时间,进行杨插育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杨苗的高、粗生长与早期扦插的基本一致,只不过是晚插的苗木,前期生长量超不过早插苗木的生长量。但从七月份以后,晚插苗木的生长速度高于早插苗木,直至抗衡状态。封顶时间基本一致,两种苗木质量没有什么差异。这样通过推移扦插时间的办法,不影响育苗质量,又可有效地缓冲春季劳力,切实解决了育苗中争劳力的问题。
四、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技术
1981年春,管局林业处同前进农场林业站设计和营造了百亩杨树速生丰产林,同时间搞了造林密度、分层施肥、不同施肥量、不同栽深等项试验。由于地势较低,当年又遇严重涝灾,当年淹死了大部分,时值十月份,大部林地仍漫于水中。虽然这次试验失败了,但我局的林业科技人员,从这次失败中,得出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在辽阔的三江低湿地欲获造林成功,必须采取高台整地的办法。
1982年,管局林业处又同红卫农场林业站共同搞了 228亩速生丰产林,它的诞生也是经历了先涝后旱,灰斑病,舞毒蛾危害。这片速生丰产试验林的营造,直至1982年 4月中旬造林地仍存有明水,造林面临极大困难。为确保造林质量,决定宁可等到土壤水分下渗后树木即使萌动栽植,也不能强栽在泥水里。整个测量定点是在泥水中进行的,为保证萌动后的造林成活率,栽植过程把住了两关:一是造林时间避开中午高温这段时间,利用起大早、贪大晚 (即早三点~七点、下午三点~七点的时间突出栽植), 再一关是从起苗到栽植完毕,一直保持苗木根系不失水,结果成活率达100%。
1982年秋,红卫农场林业站又采取了机械深翻高台整地的方法,营造了 120亩速生丰产林。这种方法比春季开大穴的造林方法优越,其改善土壤条件的范围要比局部开大穴的范围大得多。一株参天大树必须靠庞大根系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同时,还能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减轻人力开穴混肥的繁重劳动,我局积极推广这种造林技术。
归结起来,我局营造速生丰产林的技术要点主要抓适地适树适品种,施肥改土和合理稀植三个环节。
1983年春,总局在我局召开了大型林业现场会议,推广我局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造林技术。
五、小苹果高接抗旱的研究
1979年青龙山农场从牡丹江地区引进小苹果 “K9”、“123”等品种,分别高接在三年生的山丁子树上,经过几年观察,很少发生冻害,生长发育良好。根据该场助理农艺师朱元良调查:如芽接在1.5米高的五年生的山丁子上的“123”苹果,三年生的延长枝,平均都在89厘米以上。高接在 33厘米高的三年生山丁子上的“361”苹果,三年生的延长枝都在82厘米以上。高接部位最好在80厘米以上,避免40厘米的寒区。
六、杨树新品种引选
1974年七星农场农林科先后从北京引河林场,辽宁省营口杨树研究所,吉林白城地区,富锦杨树良种场,九三管局科研所和红兴隆农管局等单位引进 300多种杨树新品系,繁殖实验、观察记载、对比鉴定,对所引进的杨树品种,全部进行了物候观测,即记载了萌动、放叶、落叶、封顶的时间及形态特征,并制作了 200份标本,对各品种的高、粗生长,锈病感染指数,冻害感染指数均做了详细调查。
通过筛选有二十多个品种具有生长迅速、抗寒性强的特点,其中有的树种可以在三江大地落户。
1979年 4月下旬,管局林业处在七星农场兽医院北地,采取扦插造林的办法,建立了杨树品种基因库。
1983年4月下旬,管局林业处选出了200多种杨树,在红卫农场林业站营造了杨树品种对比林。
七、地膜覆盖杨树插苗效果
1983年 4月中旬,管局林业处和红卫农场林业站,将地膜覆盖这一“促根栽培”技术应用于杨插育苗,取得良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新技术应用经济效果显著,覆盖比不覆盖亩成本降低42.4元,苗木增长效果明显,高粗生长均增加84%,根重增加 100.8%,叶片总面积增加84%,还具作业方便、省工省力的特点。
1983年春,管局召开了科技大会,成立了林学会和山葡萄协会。在这次会议上,全管局园林工作者,撰写了1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刊于国家级刊物上,一篇刊在省级刊物上,六篇刊于管局论文选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