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干部工作

第三节 干部工作


 
                 第三节 干部工作
  一、干部状况
  六师组建初期,由原东北农垦总局机关,兵团一师、二师、三师、四师,五师和沈阳军区等单位选调各类干部63人,充实到六师机关各部门。原属三师的二十五团,二十四团、二十三团、二十七团,归六师后有干部1920人。其中:“以工代干”599人。1969年六师所辖 10个单位,有干部2946人,其中“以工代干”943人。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干部队伍迅速扩大。到 1975年有干部5616人,其中 “知青”干部2407人,女干部1156人。
  1976年,六师改制,成立建三江农管局。实行常规企业管理,调整干部队伍,又值知识青年大批返城,故干部数量下降到2039人,大部分干部岗位无人。
  1979年8月2日,根据省委(79)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情况,对“以工(青)代干”人员予以考核、转正、定级。经合江行署人事处批准,3200名“以工代干”人员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年底有干部5300人。
  1981年始,部分老干部陆续退居第二线。
  1984年有干部8600人,正式干部增长很快。
  附:历年干部基本情况
                 历年干部基本情况



  二、干部管理
  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各农场创建初期的干部管理,分为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和本单位自行管理两大类,即科级以上干部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队级以下干部由各农场自行管理。
  六师以前,农场场长、书记由总局党委管理,报省备案,科级以下干部由总局政治部管理,队级以下干部由务农场自行管理。六师时期,师长,政委由中央军委管理,副师职至副团职干部由沈阳军区党委管理;正营至正连由兵团党委管理,副连职干部由师党委管理,正排以下干部由团党委管理。
  1970年至1971年下半年,师长、政委由中央军委管理;沈阳军区管理副师职和正团干部,兵团党委管理副团和正营职干部;师党委管理副营和正连职干部;团党委管理副连职以下干部。
  1971年下半年,兵团党委代沈阳军区党委管理非现役的正团职干部,其他不变。
  1973年10月,兵团隶属关系改为省委领导后,正团职干部由省委管理,其他不变。
  1975年8月8日,兵团党委决定,改变正营职以下干部任免权限,即师任免正副营职以下干部。团(含团级独立单位)任免正连职以下干部。
  1976年 2月至1980年底,管局正、副职和政治部主任、农场的场长、书记由省委管理。管局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各处正、副处长,各场(厂)副场长由合江地委管理。科级正职由管局党委任免,副科级由管局组织部任免,其他干部由农场党委任免。
  1981至1984年 5月,管局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各处正、副处长、各场(厂)副场长由总局党委管理,其他不变。
  1984年 5月,总局党委下发了《关于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暂行规定》,原则上按“下管一级”的精神,管理局机关正,副处长下放管理局自行管理。
  1984年9月,农场(厂)场长、书记由管理局党委管理。
  三、干部考核
  随着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干部考核也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组织考核、民意测验、民主推荐、群众评议、个别谈话等。加强了干部管理,提高了干部素质。现职场(处)级领导班子及管局机关处室领导干部,大都经过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核后,根据干部“四化”标准选拔上来的。
  四、干部培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管局党委重视干部的培训,采取“以会代训”,脱产到管局党校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班,集中学习文化和业务知识。
  1980年以来,全局举办干部轮训班224期,培训干部6081人次。培训各种技术骨干 9586人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培训由党(干)校为主,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培训网络。其中:参加大专院校学习的 40人,中专(包括高中)学习的221人。在职学习的干部243人(参加大专学习的157人,中专学习的86人)。
  为了适应干部队伍“四化”的需要,1983年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后备干部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较全、年轻、素质较好的后备干部队伍,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在职提高,下派任职锻炼,调机关熟悉全面工作,送各类学校深造等方法,进行培养提高。
  五、老干部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党的干部制度的改革,一些参加革命工作较早的老干部陆续办理了离、退休手续,老干部工作摆到各级党委的重要日程上米。全局现有老干部666名。其中:红军时期干部1人,抗战时期干部68人,解放时期干部597人。
  为加强党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1979年12月 8日,管局及各农场、局直各党委分别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内设专职干部一人,负责承办审批离、退休干部和易地安置工作。12月31日,根据总局党委(80)47号和地委(80)56号文件精神,撤销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
  1981年始,管局党委发出文件,对老干部离、退休后的政治待遇及住房、医疗、副食品供应及生活待遇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是年,组织部内设老干部科,配科长,科员各1人。
  为了使老干部安度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1984年 4月,管局组织老干部到洪河农场、勤得利农场旅游参观。7月10日在洪河农场召开管局老干部离、退休会议。会上给126名老干部颁发了荣誉证书。
  几年来,全局共办理离退休干部256人,易地安置离退休干部25人。其中:场处级7人。局辖15个老干部工作机构,专职工作人员 6人,兼职人员11人。各单位还先后为老干部盖住房楼,建立老干部活动室。内设阅览室,游艺室,彩色电视机、琴棋书画具全,配有专职服务人员20人,老干部专用服务车5台,病房8处、32张床位。
  六、科技干部工作
  六师组建到1972年,全师有大专毕业生 283人。绝大部分科技人员被视为“臭老九”,从事一般的工作,有的在生产队参加体力劳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管局党委重视科技干部工作,大部分科技干部被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发挥其作用。
  1983年,组织部内设干部科,配—名副科长专管科技干部工作。是年 8月,管局党委专门发出文件,对科技人员的政治待遇和住房、医疗、副食品供应、工资、退休等生活待遇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1984年底,全局有各类科技人员4448人。其中:自然科技人员 1199人、会统人员 1202人、医疗卫生人员1397人、文教人员6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