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妇女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 妇女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 妇女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我局妇女是生产上的一支生力军。建场初期,妇女组织一方面教育广大妇女安心边疆建设,在边疆安家落户;另一方面组织妇女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实际生产中以大庆家属“五把铁锹闹革命,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榜样,泥里来,水里去,顶烈日,战严寒,为垦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胜利农场八队,有六位姑娘,在豆收中组成收割大豆姑娘班,人均日工效 6亩多。飞刀手董作云,创日工效 9.2亩的记录,被东北农垦总局树为“五好标兵”,合江地区“妇代会”代表。
1963年至1978年,万余名女知识青年来垦区参加建设。组织了“三八包车组”、“三八食堂”、“三八班组”、“三八店”“三八炊事班”等,在各项生产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突击作用。
1979年后,妇女组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向广大妇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引导妇女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政策,在全局妇女中开展“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的竞赛活动。几年来妇女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到1984年,全局评出“三八红旗手”192名,“三八红旗单位” 94个,“五好家庭”59户,“好媳妇”95名,“好夫妻”68对,“好妈妈”11名。被评为总局“三八红旗手”31名,“三八红旗单位”5个。 其中:胜利农场场直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陈桂英,二十余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先后被评为全国、省、总局“三八红旗手”。胜利农场职工医院副院长文俊德一家,夫妻俩都是先进工作者,—双儿女皆为“三好学生”,被省评为“五好家庭”。勤得利一分场50队“八大嫂”,在1981年抗灾抢收小麦战斗中,成绩突出,被评为总局抗灾抢收模范集体,省“三八红旗集体”。勤得利农场妇联被评为“合江地区三八红旗集体”。七星农场卫生队内科副主任瞿绍芳,青龙山科研站农技师崔淑兰,勤得利工程队炊事班长李桂梅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