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特殊病 疑难病治疗
第三节 特殊病 疑难病治疗
第三节 特殊病 疑难病治疗
一、外 科
1970年以来,中心医院外科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乳癌扩大根治术”、“一侧颈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术”、“门脉高压分流术”(仅作2例,一例为脾胃静脉脉吻合术、一例为脾腔静脉吻合术)、 “直肠癌根治术”。除接收全局各单位患者外,附近县、乡、村外科患者常来就医。
典型病例
1976年10月,七星农场四分场职工魏庆昌,男,22岁,在工作中右季肋部被拖拉机撞伤,伤后一小时来医院就医。当时病人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血压降低。诊断:肝破裂内出血。在急诊室开放根静脉输血输液。急诊手术,剖腹后腹腔内积血达3500CC,肝右叶有15厘米的横断裂口,多处有严重的活动出血,给予紧急处理。术中、术后输血达5000CC,术后一个月病人痊愈出院。
1980年 5月,创业农场七队工人尹学平,女,21岁。在春播时,上腹部被播种机压伤,送本场医院抢救。剖腹后发现肝破裂、脾破裂、十二指肠破裂,立即送管局中心医院,病人已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内感染,十二指肠漏(胆汁漏),长期高热,败血症等病情危重,经本院两个月的治疗,病人痊愈出院。
1983年11月,七星农场43队一女职工,24岁。患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住院,住院后施以全淋下行脾切除、脾腔静脉吻合术,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一个月后痊愈出院。
二、内 科
内科是中心医院较大科室,治疗范围较广,接待病人率最高。对治疗疑难危重病有较大突破。
典型病例:
1、黄传峰,男,18岁,来院就医。入院时,血色素2g,红细胞200万以下,血小板 2.5万,白细胞2000—3000个/mm3,经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曾在当时兵团总医院住院治疗未愈后,而来我院治疗的。经西、中医结合治疗,五个多月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血象接近正常,治愈后出院。
2、七星农场加工厂,上海“知青”刘学超,男,24岁,患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凶险型)。 病人发病三天,进行性上升性致使四肢软瘫,随即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以至停止,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148天。在抢救过程中,曾三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同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经全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曾用大量激素、多种维生素,乌洛托品等药物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转危为安,治愈出院。
3、七星农场职工秦玉泉,男,50岁。患晚期肝硬化, 入院时肝脾明显肿大,腹水严重,双下肢明显浮肿,肝功损害严重,后期合并黄肌、肝昏迷,呼吸停止曾三次病危,经人工心脏按摩等抢救转危为安。后用输液、保肝治疗及其它支持疗法和中药偏方等配合医治,使病人治愈出院。出院后能完成一般轻体力劳动。
三、五官科
建院时五官科未形成独立科室而和外科在一个医疗室。当时有眼科医生二名,耳鼻咽喉科医生一名。二科仅有一个小的处置室,无暗室,器械及医疗仪器很少,眼科只有直流检眼镜及视力表图悬挂墙壁,无验光设备。业务工作主要是门诊,病房收治一些慢性眼底病等,开展一些常见的外眼手术。如:麦粒肿切开术、倒睫电解及内翻矫正术等。内眼手术仅能做一些眼穿孔伤单纯清创缝合手术;及眼球摘除术。耳鼻喉科手术只能做扁桃体切除术及单纯性息肉手术。五官科一些急重症及疑难病均需外转治疗。
1976年,医院先后购买了一些常见医疗器械及医疗仪器和支气管镜、前联合镜、食道镜、电检眼镜、验光仪、镜尘箱、裂隙灯、前房角镜、三面镜、隐斜计等应用于临床。床位由原来的8床扩至 16——20床。设置了专科检查室、暗室,并配了专科处置室护士,做专科检查处置等。
1976年后,随着垦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因机械创伤所致,眼球内金属异物也逐年增多。共开展球内金属磁性异物手术近百例,手术成功率在 99%以上。其中一例,原有一眼失明,健眼球内异物并发外伤白内障,术后配带角膜接能镜,视力达到1.0。1979年有一患者因200个雷管爆炸致伤,双眼各有4~5块金属异物,手术一次全部取出,后期又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达 1.0,受到省医院眼科主任的好评。《农业机械所致眼外伤分析》一文,在省眼科学术大会上进行交流。
耳鼻喉科能开展鼻甲部分切除术、多发性鼻息肉切除、喉息肉切除术,外耳道成型、鞍鼻矫正术,乳突单纯凿开术及乳突根治术等。同时开展前联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及下支气管镜取出支气管异物手术。
1977年以后,开展提上脸肌缩短术,切除矫正内外斜视等手术。在技术改革方面,开展了泪囊鼻泪管置管或置橡皮膜治疗慢性泪囊炎,上颌窦穿刺置管冲洗治疗化浓性上颌窦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84年,五官科独立,设床20张。
对本地区多发病、常见病能够做到正确及时诊断处置,还能诊断处置本科少见的疑难病症。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地方患者前来就医。并编写论文,先后有十余篇在地区、总局五官科学术会上进行交流。
本科能开展40多项新疗法及手术项目,治疗眼科常见病。外眼手术项目有眼睑成型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内眼手术项目有各种青光眼手术、抗青光眼双鼻手术、白内障摘除术、视网膜脱离手术等。
四、中医科
1982年前,没有成立独立中医科室,附属于西医内科,设有两个中医病房,14张病床。
1982年后,中医科成立,有中医师3人,中医士2人,学徒1人,护士3人,19张病床。
典型病例:
1、天泡疮(又称新生儿浓泡病)
1971年 6月,勤得利农场一女职工,45岁,由心火脾湿引发天泡疮。症状;在皮肤及粘膜上成片长出大小水泡,破后流水不止,发低烧,不思饮食,脉象细微。中医认为应以养阴益胃,清热解毒之法治之。内服益胃汤加味,外敷青黛散,经过中西医一个半月的治疗,痊愈出院,至今未复发。
2、破伤风
1978年7月创业农场9岁男孩因去野草地采野鸭蛋,右足底被一带锈钉子扎半寸深,出血不多,没有处置。20天后自行封口,疮口黑紫,周围皮色暗红,头痛、烦燥不安,两腿肌肉痉挛,口吐痰涎,此属破伤风。治以息风解毒镇痉。用五真散加味治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二十余天,痊愈出院。
3、淋症(血淋,又称泌尿系感染)
1986年 6月,管局医院一女职工,30岁,小便热湿刺痛,尿色深红,疼痛满急,心烦苔黄,脉滑数,此属淋症。血淋类型实证,用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加减治之,服中药十四剂,尿化验正常,临床体征消失,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