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文艺活动

第三章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第三章 文艺活动
  1969年六师组建,师党委重视文艺宣传工作,在宣传科内设文艺宣传队,配队长、指导员、副队长各一人,有队员26人。这些队员的组成都是各团业余文艺宣传队中的尖子,全部由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城市知识青年组成。其中不少人在上学时即为文艺活动的骨干,有的在市少年宫受过数年的音乐、舞蹈训练,各有专长。他们编排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小文艺节目,一年二次巡回各团演出。特别是冬季,新年前后,宣传队员们乘坐敞车,冒着风雪严寒到各团巡回演出。此间还到同江县、抚远县、富锦县等地慰问,受到观众的赞扬。师所辖各团也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主要以反映“兵团战士”的生活,但也大演“样板戏”。
  1972年师文艺宣传队发展到34人。5月23日,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师宣传队代表兵团到哈尔滨参加省文艺汇演。还为哈尔滨市各区及王岗独立营、省军区、二十三军、锅炉厂等单位进行慰问演出达31场次。随后,师宣传队又到兵团石油化工厂,独立三团、一师、二师、五师及大庆进行慰问演出共26场,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的赞扬。
  1973年,为收集六师广大指战员三年来开发抚远荒原的战斗生活,师党委决定出版《建三江一日》,并发出(73)师政宣第47号文件。10月底,全师有70多人参加写作,收到各类作品90多件。年底因征文质量不高,《建三江—日》没有出版。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建三江会场举行全师业余美术、摄影作品展览,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水粉画、儿童画40多件及摄影作品50多件。其中受奖的作品有,美术:23团22连梁忠民的《欢庆“十大”》;57团工程 2连曹俊义和师大美术学习班王德源的《祖国万岁》;张垦、冯换山等组画《向抚远荒原进军》;61团电影队李朴《垦荒新曲》,61团 9连田立《毕业后再见》,57团宣传股燎原《首长下伙房》。摄影:61团宣传股吴玉章的《看荒原的明天》,师宣传科邵煜栋的《争分夺秒》;60团宣传队夏子文 《再加一锹土》:61团宣传股吴玉章的 《金波飞扬》;57团电影队王景志《教师的喜悦》。
  1974年,师文艺宣传队进行调整,一部分骨干分配到师直属单位,剩下的队员主要排练适应形势的小话剧。是年,27团宣传队代表六师参加兵团汇演,获第二名。
  1976年 4月,勤得利文艺宣传队到哈尔滨,在省展览馆、文化馆、青年宫、少年宫及厂矿巡回演出近—个月。
  1977年始,“知青”大批返城,管局宣传队解散。
  1978年,管局为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要求各基层单位,成立 “两组—校一室”(即业余演唱组、体育组,夜校和图书室)。6月3日至5日,管局举行了“宣传新时期总任务单项文艺节目汇演”。演出的形式多样,生活气息较浓,较好地反映了全管局、广大干部,工人的精神面貌。经评议,分别授予齐明河等6名为“优秀业余作者”和朴正国等 20名为“优秀业余表演者”称号。
  1979年 3月,管局所在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自发地成立了星河文学小组,并在《农垦报》和《北大荒文艺》上发了消息。这个小组成员中王凤麟、岛子加入省作家协会,苏贵生加入省曲艺作家协会,张元海、王建勋、张尚宇、刘彤海、石永顺,苏贵生加入北大荒作家协会。这个组织成立后,受到上级文艺部门的爱护和指导,并多次在《北大荒》上发表专辑作品,参加垦区的各种文艺活动。他们写的小说、散文、诗歌、曲艺、评论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福建晚报》、《黑龙江曲艺》、《黑龙江日报》、《北大荒》等十几家报纸、刊物发表。
  1979年,管局工会成立后,每年都举办职工文艺汇演。全局各单位 300多人参加演出,共演出节目 150多个。这些节目以自编自演为主,演出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提高。汇演后,评选出优秀节目、优秀表演者和优秀创作。
  1983年,管局工会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其中:青龙山农场获集体第一名。王楚平获书法一等奖和美术三等奖。崔海获摄影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