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略
第二章 传略
传略
第二章 传 略
郭 春 宝
郭春宝,男,汉族,山东省招远县人。192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 3月参加革命,1944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青年时代就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部队历任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1955年转业到北大荒,先后担任农场场长、党委书记、兵团副师长、农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
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郭春宝出生入死,勇敢顽强,曾多次荣立战功,并光荣负伤。转业后,投身于北大荒的农垦事业,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带领广大复转官兵和垦荒战士,开荒建场,艰苦创业,建设边疆,保卫边防,为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贡献了全部心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郭春宝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建三江农管局。他知难而进,不畏艰难,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学习,勇于改革,紧紧依靠全局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同党委一班人一起团结战斗,为建三江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1981年和1982年的抗灾斗争中,他发扬了战争年代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连续几个月奋战在第一线。身先士卒、指挥果断,率领群众扭转了艰难局面,为实现管局党委提出的“一年恢复、两年翻身”的奋斗目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3年 1月,他心脏病突然发作后,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主持着管局党委会议,具体部署新的一年工作,研究开创三江建设的新局面。1月 10日,在他主持党委会议的期间,心脏病再次严重发作,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享年56岁。
赵 天 益
赵天益,男、汉族,小学文化。1939年 3月出生在河南省孟津县送庄公社送庄大队的一个贫农家庭。靠租种土地和父亲做买卖为生。1959年11月入拖拉机训练班学习,1960年 3月到送庄公社汽车队当学员,同年八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66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业来到七星农场,担任汽车队修理工、汽车驾驶员。曾任班长、副排长等职。
自1970年到1979年,他安全行驶286000公里。1973—1976年,共完成任务751383吨公里,提高工效75%。1974—1976年共节约汽油 1200公斤。1980年,全年完成运输任务187000多吨公里,超额完成任务28%,为国家盈利 11800元,超额完成指标59%,因此成为运输战线上的标兵。
由于工作勤恳认真,成绩突出,1960年 8月就受到部队排的队前嘉奖。1961年在“三手”活动中,被评为团的二级技术能手。转业到兵团后,在1974、1975、1977年的三年中,被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五团授予“三等功”各一次。1974、1976年,被二十五团两次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生产建设兵团授予“节约标兵”称号;合江地区和富锦县分别授予“安全行驶标兵”称号,1980年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称号;1979到1981年被农场总局连续三年授予“劳动摸范”称号;1978到1979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农垦部授予“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
赵天益自驾驶汽车以来,严守交通规则,礼貌行车,从未出事故。由于他身体弱,加之长年开车,食宿无规律,积劳成疾,患上了珠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疗无效,于1982年 2月20日逝世,终年43岁。
何 明 华
何明华,山东莱西县人,1929年 6月生,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童年上过小学。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通讯员、班长、副排长、排长,科员、军械员、副助理员、副指导员等职。随陈毅将军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1958年何明华随十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被分配到胜利农场13队工作。次年调往12队任副指导员。
1960年3月的一天,何明华率女工班(多系家属职工)十余人,由12队出发,前往 “小李山”南麓的大豆地清理地号 (焚烧豆秸)。—上午九点工间休息时, 女工们欣然进入地旁林内采集“老等”蛋,突然一头黑熊呼啸而出,直奔人群而来。女工们四下逃奔,呼喊连天。何明华闻声操起钢叉飞步冲至黑熊对面,大喊:“快跑!我来对付它。”黑熊顿时挺立舞爪,凶相逼人。何明华毫不畏惧,使出全身力量将钢叉直剌黑熊前胸,黑熊嗥叫一声猛扑过来,将何明华一掌拍倒。女工们得救了,可是临危不惧的何明华,为了开拓北人荒和保护女工们的安全,头颅被拍碎,壮烈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