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略
第三章 事略
事略
第三章 事 略
陈 桂 英
陈桂英,女,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1938年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随丈夫(转业军人)来到铁道兵农垦局八五九农场二分场二中队(胜利农场八队),先后当过农工,炊事员。1976年5月始,在幼儿园任党支部书记。
陈桂英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先进。从1957年始,先后被省和全国妇联授予“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模范炊事员”等称号。1983年7月1日,出席了中共黑龙江省第五次代表大会。
1976年,组织上调陈桂英去幼儿园当领导,她勇敢地挑起了这付重担。建园初期,条件简陋,困难很多,她以身作则,带领大家拉沙子,铺地面,搭火炕。到木材厂运回板材2000余块,夹院墙 340米。书桌、板凳、碗柜均自力更生制做。在她的带领下,全园人员去东安镇运煤40余吨,使幼儿园提前25天开班。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1977年,在她的带领下,园所内人员自己打水泥地面400平方米。1978年,她组织人(自当小工)盖厕所一栋。 1980年,增设室外各种类型的玩具,供儿童游戏。1981年,扩建办公室、锅炉房、烤炉(除技术人员外,均自己动手)等。节省开支35000余元。
为了调剂好儿童的生活,1977年开始,全园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养猪20余头、鸡鸭40余只,收蛋350多公斤,出售余蛋,收入700余元。这笔款项用来购置手风琴、电唱机,缝纫机各一台。
陈桂英既当园长,书记,又是保育员、炊事员。既是木工、瓦工,又是小工、勤杂工。搞维修,卫生、翻地、送肥、种菜、收菜、样样工作走在前。春夏秋冬不休息,逢年过节她上班。她身体虚弱,重病在身,但她置之度外。别人有病,她看望,别人有难,她帮忙,别人有情绪,她开导。她每年拿出自己的工资100余元为人排忧解难。
在陈桂英的带领下,场直幼儿园连续几年被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授予“先进托儿所”的光荣称号。1981年,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场直幼儿园为“一类托儿所”称号。1982年6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场直幼儿园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李 国 富
李国富,男,汉族,辽宁省复县人,1930年12月生。1947年 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过数十次战斗,荣立大功十次,一等功一次、小功五次、三等功两次。1947年10月,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李国富同战友们与数十倍的顽敌浴血击战七天七夜,全班只剩他一人,仍没有让出阵地半寸,获“孤胆机智英雄”称号,并首次荣立大功,他所在的班被授予“塔山反击英雄班”。此后,在平津战役、南下行军,两广剿匪中,李国富又屡立战功。在1951年军事训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在军旗下照像的殊誉,并被树为全师的“练兵模范”,他所在的班被授予“李国富班”的光荣称号。在1952年全军文化学习中,他先后获某师、中南军区授予的“模范学员”称号,某军曾在全军开展了“向李国富学习”运动。同年十月,李国富作为部队代表赴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某军政治部文工团以此编演了话剧《李国富上北京》。1954年李国富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
1958年,李国富转业来到了北大荒。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分场场长,书记、基建科长、工程大队队长、副营长、营长、武装部部长,农场副场长等职,足迹遍及抚远三角洲。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特殊战斗中,李国富不以功臣自居,仍象当年在战场上杀敌立功那样,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群众同甘共苦,为改变北大荒的面貌不断做出新的贡献。退居二线在前哨农场当顾问后,李国富仍十分关心农场建设,经常出谋划策,不辞辛苦,并主动要求主持农场的民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