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修筑第—条支农铁路——“福前线”

第七节 修筑第—条支农铁路——“福前线”



             第七节 修筑第-条支农铁路——“福前线”
  1972年,为开发扰远:三角州和战备的需要,兵团党委报告中央,请建福利屯至前进农场铁路。中央批示,由铁道部三院负责勘察设计,由哈尔滨铁路局组织建设,兵团参加施工。
  “福前线”全长226.6公里,全线共设15个车站(包括接轨站)其中有5个给水小站,一个区段站),有大桥3座,中桥9座,小桥20座,涵洞 102个,总造价12099万元,为国家铁Ⅲ级子线。在农场境内约160公里,概算投资 9936万元。这条铁路跨越了七星河,别拉洪河两个大沼泽区,工程十分艰巨。兵团将施工任务交给三师、六师兵团、三师、六师都成立福前铁路指挥部 (各团成立铁路办公室),动员了大量的施工机械和人力,于 1974年开始投入施工。六师担负的施工任务路基较长,土方量大,地势低洼,水草地多。针对这个特点,师指挥部提出,施工具体要求是:抓住战机,先难后易,正线为主,重点必保,带动全线,—次突击,两次会战,干一段完一段,保证铺轨到别拉洪河边。
  施工中,师铁路指挥部、各团铁路办公室,按设计标准,保质保量,精心指挥施工。施工部队,发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泥水作业的重重困难,优质作业,涌现出了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到1975年,全线工程全面铺开,路基工程基本成型,铺轨达90公里。1976年接到国家通知,缓建待命。1977年工程处于半停半建状态。为加快工程建设,管局派出一名副局长负责此项工程。12月24日铺轨到建三江火车站,26日在车站站台上召开铺轨到建三江段的庆祝大会。1978年5月1日,第一列满载内地物资的货车到建三江站。1979年钢轨全部铺通,10月1日,由建三江至福利的客车通车。1980年1月 1日,建三江旅客可以直达佳木斯。后经三年的配套、完善和工程运营,至1982年12月25日正式交付佳铁分局临时运营。1983年1月1日由前进镇至佳木斯客、货车正式通车。
  该线经济吸引区内有:同江、集贤、富锦、绥滨、宝清、饶河、抚远等七个市(县)和三个国营农场管理局的30多个农场,吸引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左右,是我国第一条支农铁路,不仅方便垦区内地交通,而且大大促进边境的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