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后记

编后记



  建设有须历史的海鉴,而历史凭据资料的积累
  伴随改革的时代旋律,吮吸“北大荒”的甘甜乳汁,经全体编史修志人员的辛勤努力,《建三江农垦志》现在奉献于读者眼前!
  《建三江农垦志》共分9编、45章、157节、279目,总计70万字,并附照片100幅。
  这部农垦志的编写工作,始于1984年 4月。她是在25人组成的编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人员,历经千日的具体操劳努力及多方面驱难而进的情况下完成的。
  编写局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内容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性强, 称之为农场的一部“百科全书”。必须由各业务科室了解情况熟悉业务的同志撰写本部门的专业志,因此管局编审委员会几次召开专业撰写人员会议,局领导亲自在处长例会上逐处落实,限期完成任务。各专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于1986年?月,绝大多数处完成专业志草稿。由局史志办统一核实修改,又经农场总局史志编审委员会两次审稿后完成的。因此这部局志可谓是群策群力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编写修志中,我们始终遵循马列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如实准确地反映、记载建三江16年来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使这部局志映照我们锐意开拓、奋发进取,建设现代化农场的步伐及走过的曲折路程,并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提供历史的借鉴。为此,我们在资料散失的情况下,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发动群众与亲自动手相结合,收集资料与考证资料。查阅了总局和管局档案一千多卷,抄录资料2200万字,登门拜访知情人,收集口碑资料300万字,到省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200万字,征集照片 300幅,为编写局志奠定了基础。于1986年7月,我们着手编写《建三江农垦志》
  在紧张的编写过程中,承蒙管局党委、机关各业务部门干部群众的关怀、支持与帮助;得到了总局农垦史志办公室的及时指导;得到全管局各场史志办的热情帮助;借鉴牡丹江管局、八五○、八五四、八五六等场史办的有益经验;并特约八五九农场场志办副主编林精潘和管局宣传部崔成龙二位给予协助。特约农垦报社印刷厂周永臣协助照片排版,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编写局志,是一个新的工作,我们的确是外行,加之人员少、时间紧、资料缺、水平有限,因此在编目安排,内容取舍,文字修饰等方面难免有不当之处甚至错漏,诚恳读者惠正。
                                     编 者
                                 一九八七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