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土壤

第三节 土壤


一、土壤情况:
  1974年土壤普查结果,白浆土分布最广,占全场总面积的58%。而在现有耕地面积中,白浆土占95%以上。
  白浆土区分以下三个亚类;
  l、草甸白浆土(平地白浆土);是我场现有耕地的主要土壤。占全场总耕地面积—的66%。主要分布在三分场,一分场的1队,22队、32队、39队,二分场的10队、1队、21队、24队平坦的地号也有分布。
  2、潜育白浆土(洼地白浆土):分布在各分场地势低平的部分地段,靠近自然水线,水甸和河流边缘,占现有耕地的19.8%。
  3、棕壤白浆土:分布在近山坡的边缘地段,占现有耕地15%。
  二、白浆土理化性状:
  白浆土属于无结构的粘重土壤,易板结、冷浆,透气、透水不好。
  白浆土在耕作层内,有机结合量在2—4%,全氮含量0.2—0.3%,全磷含量0.12—0.25%,速效氮每100克土含5—7毫克;速效磷含量每100克土含0.1—0.3毫克;pH值为5.8—6.5,属微酸性土壤。
  三、培肥地力的必要性:
  开垦的荒地,在二十六年的农事活中,由于保护、使用与改良等措施不很适宜,有涝的年份曾出现湿整作业。对土壤用得多,养的少,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有机质每年按1%的速度下降。土壤肥力,除磷有微升(因近年来大量施用三料)外,氮逐年递减。土壤越加贫瘠。培肥地力,势在必行。
  四、培肥地力的措施:
  1、培肥地力,从1964年开始得到重视。那时各队按1,000亩左右土地,采用黑色休闲进行轮耕轮休。七十年代,强调增施有机肥料,但因肥原少,只能用于菜地,大田施不上。后来采用青种大豆压绿肥,但因品种、播期、管理不当,鲜草量不高,还有的拿绿肥地当粮收,所以绿肥计划经常落空。1978年开始吸收外地经验,C—6康拜因后部带上麦秸抛撒机,把麦秸抛撒还田。从1983年引进牵引式的麦秸粉碎抛撒机,秸秆还田后,每亩施尿素5—7公斤,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烂。
  2、种好绿肥。根据上级要求,春种绿肥5%,复种绿肥(麦收后)占小麦面积的20%,列入年初的生产计划贯彻执行。
  3、搞好耕作。严禁湿整作业,逐步推行翻,松、耙三结合的耕作方法,以增加活土层,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调节三相比例,不断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