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森林资源区划与经营

第二节 森林资源区划与经营


本场域属完达山余脉的半山区,天然森林分山区与平原次散,生林两类。山区次生林多分布在场域西南部边缘。平原散生林分布在场域的东北部边缘。全场散,次生林的总面积为123,108亩森林的分布,形似一道苍绿的屏障,环绕在场域的四周。
  一、西南部次生林区
  山区有喀尔喀山、老迟山、前山,二龙山,(偏东南有斯摩勒山)次生林覆盖面积98,108亩。
  山区有四条山沟,在斯摩勒山有解放沟,寒葱沟,在喀尔喀山有大板沟、毛金沟。山上沟旁复盖乔木类有:杨树、柞树、桦树、椴树、水曲柳、槐树、暴马子、黄波罗、核桃秋等,其中柞树占山区复盖面积90%。灌木类;映山红,刺梅、榛柴、苕条、山区葡萄,山犁、山丁子等。
  解放林业站:1982年建,站址在20队,有干部职工10人,经营寒葱沟以东山区,包括龙山,蛇山、馒头山等。经营面积两万二千亩。1982年造用材林354亩,抚育次生林100亩,当年盈利4,900元。1983年造用材林880亩,抚育次生林1,200亩,盈利一万元。
  宏山林业站:1982年建,站址在原31队,有职工15人,经营八五九农场至建三江管局公路以北,东至二龙山的森林,面积有3.8万亩。老迟山是主山,当年造用材林600亩,抚育次生林100亩,种木耳500段。1983年造用材林500亩,抚育次生林900亩,盈利6,100元。
  毛金沟林业站:1983年建,站址设在喀尔喀山西麓,有职工15人,经管大板鹿场以西2.7万亩山林。当年造落叶松1,100亩,抚育次生林927亩,兼种大豆250亩、木耳8000段、平贝两亩、人参0.8亩,烧木炭两万斤等项目,盈利两万八千元。
  园林队:建于1977年。1979年农场成立林业科,而园林队扩大经营范围,改队为林业站,实行科站合一,吴居沛任科(站)长。只一年时间,林业站(当时默认是八五九农场林业站)于1980年又恢复园林队,以迄于今。但它的经营范围扩大了,除经营果园外,兼管人板鹿场以东,和平沟以西的3,500亩次生林,1983年添置小型发电:机一台,喷灌机两台,培植苗圃150亩,育苗250万株、培育树苗有:杨树、针叶树、垂柳,山丁子、丁香、果树等。为全场植树造林提供了充足树苗。
  二、东北部平原散生林区
  散生林区的南边起点是从横山沟以北,下至公路(场部至东安公路)过小桥(原东安中学附近)以水沟为界,水沟以南归东安林业站,水沟以北就是我场的南边起点,北至寒海公路。东起石头山直的子午线,西到别拉洪河。散生林面积2.5万亩,划分为两大林区进行管理。
  (一)、南部散生林区
  从33队向南至原东安中学附近的水沟以北,包括乌苏里江沿江我侧一公里的散生林(边防站管)在内,面积四千亩。所有散生林分布在沼泽地带中的高岗漫坡地,在1966年以前,受到无计划的砍伐,如今多为次生林。1982年成立东海林业站后,对这一地区的散次生林才进行管理。
  (二)、北部次生林区
  从33队以北至抚远县分界线,有次生林面积2.1万亩。该林区在石头山有少量黄波罗,水曲柳、核桃秋等。
  1982年设东海林业站(东海之意,是场域东北部低洼多水,群众进出,犹如过海,故有东海舰队之称——群众口头蝉)站址在原四分场部(今35队南3公里处)有职工8人,站长李宝君,在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当年培育3—4亩苗圃、伐用材木一百多方,还种了十几亩菜地、但多半时间是给四分场盖家属宿舍。这一年没有造林。由于当年职工没有得到奖金。1983年经民主选举,农场批准,选陈伯祥担任站长,当年造用材林960亩,抚育次生林860亩,种大豆200亩,小麦30亩、苗圃5亩,盈利2.1万元,每个职工得奖金一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