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一、配种
  1958年配种站成立,有苏重挽公马一匹。张凤果和谭辉照为配种员,当年就采用人工授精配种,对全场引进的蒙古母马进行配种。
  1959年调入杨茂松为配种员,继续集中全场母马到配种站与苏重鞔(名叫强音)杂交,但多数采用人工授情。(见附表9) “强音”于1973年病故,是我场的功劳马。
  1970年增加阿尔登种马一匹,至1984年苏重鞔(强音后代)和阿尔登是我场改良马的父本。
  1978年以前,牛均为本交。1978年开始,用本地牛与西门达尔公牛杂交。采用人工授情法,其授胎率见附表10。
  1958年至1964年,本地母猪与苏白公猪或哈白公猪进行杂交,其间种猪达到良种化,母猪杂交一元化;肥猪杂交三元化。并为附近农场和公社支援了种猪。
  1967年至1983年,羊均为本交(见附表9—10)。
  二、种畜改良
  乌 1958年开始,本场就重视马的改良工作,到1974年的17年中,用“苏重鞔”人工授精的改良马共730匹(并支援兄弟单位150匹),占马群总数85%,(马总数为859匹),杂交后的改良马的体尺都比原蒙古马提高,(见附表11)。
  附表9           马配种受胎情况统计



  附表10           牛配种受胎情况



  附表11         改良马与蒙古马体尺对比          单位:厘米



  表列说明:蒙古马与苏重鞔杂交一代的体高比蒙古马提高9.5厘米,体长增加5厘米,胸围增加16.8厘米,管围增加2厘米。苏重鞔级进二代的体高比蒙古马增加13厘米;体长增加11.8厘米,胸围增加29厘米,管围增加4厘米。到1973年末,全场马群85%得到改良。1984年末,配种站留有“阿尔登”和“苏重鞔”种马各一匹,继续给承包户的母马进行杂交改良。
  牛 建场到1977年,牛均为本交。1978年开始,本地黄牛与西门达尔公牛进行杂交,采用人工授精。现有黄牛的品种是改良后的蒙荷朝杂交种。
  1983年为发展养牛业,农场引进76头乳肉兼用的草原红牛,为将来发展奶牛业奠定基础。
  猪 1958年至1964年,本地母猪与“苏白”或“哈白”公猪杂交。为进一步良种化,1979年在二队建立“苏白猪”的种猪点,(从三师科研所引进50头苏白种猪)。在17队建立“长白”猪的种猪点(从18团种猪队引进40头“长白种猪”)通过多年改良,到1980年养猪队达到种公良种化,母猪杂交一元化;肥猪杂交三元化。
  羊 1967年至1979年,养羊的生产队均为本交,羊的品种是东北细毛羊。
  鹿 1969年至1971年引进的梅花鹿,由于近亲交配,成活低、产茸差。
  1972年从延边敦化县鹿场引进公梅花鹿24只,母鹿46只,杂交第一代,成活率高,产茸量也多。今鹿的品种是远亲梅花麓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