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简易住房
第二节 简易住房
建场初期,受财力、物力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为了在这块千古荒原上站住脚,安下家,只有继承老北大荒人的传统办法,建造简易房防暑御寒。这些简易房大致可分如下几类:
一、马架
在地上打三排木桩,用木杆搭成人字形架,上面铺上树条子,苫上草或盖上草帘子即成。里面用树条搭成床,铺上草便可以住人。这种房用料少取材方便,并且几个人一。天即完成一栋。1957年和1958年,农场大批建造了这种临时性住房。
二、拉哈瓣
拉哈辫,是指墙壁以泥草编辫而成,不用砖石。建法:用木桩为墙柱,两桩之间架以横木,然后将茅草拧成胳膊粗细的草把,在合好的稀泥中粘上泥,一把一把地编在横木条上,泥干后便成墙,房盖苫上草即成。这种房省工、省料,也较坚固,但保暖不好,多建于1959至1693年之间。
三、干打垒
筑墙方法,先立好两排对称木桩,下地六十至七十厘米,在桩两侧用木板固定,然后把粘土置于中间,再用木棍捣结实。这类房保暖好,但墙壁不易干,不适应急用。又因本场土质缺砂,筑墙不牢。1959年只建少部分干打垒房,以后无建设。
四、木头垛房
以木当墙,取碗口粗原木,去皮,中间用柞木锲子连接,垛成木墙,然后两面抹泥,加盖后成房。这种房结实耐用,墙壁干燥,但需用木料多,造价较高。而在建场初期木材较多的情况下,多被人们采用,直到七十年代仍有新建生产队建造木头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