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物资计划管理

第二十三章 物资

第一节 物资计划管理


1957年至1962年物资计划管理是粗线条的,计划只报数字不计金额,是见物不见钱的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供应,85—90%由农垦局负责购进供应,允许农场自购10—15%。当时在“五边建设”方针指导下,急于求成,需要就领就购,需要就是计划。始至1963年,计划管理流于形式。
  1964年,新八五九农场成立后,供销科设配件计划员李勋之,物资计划员钱家行,油料助理员孙超,在机务技术员徐士海相互配合下,每年六月开始制订下一年度的年物资计划,来年元月执行计划。从此,物资计划管理才走上正轨,采购资金也才清楚。1966年后,彻底改变物资计划管理见物不见钱的局面。
  好景不长,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计划管理也随之夭折。在产品粗制滥造,物资积压、短缺,造成物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农场为解决生产上急需的零配件及三类物资,不得不参与以物易物,特别是委托城市青年回城采购,形成采购员满天飞的局面。从此,物资计划管理无法控制。
  打倒“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于1978年农场下发《物资管理制度(草案)》,在计划管理上,改变由每年六月份提报下一年度一、二类物资计划,改为每年七月份提取,改变每年十一月份提报油料和三类物资计划,改变为每年十二月份提报,而农场编计划时,依据是当年生产、财务的基本建设计划,以及各类物资的供应标准与消耗定额,在制定时,还要参照上年物资消耗水平和库存潜力及修旧利废能力,从而制定全场的物资计划。
  在生产过程中,有些需要物资,未编入、计划,需用单位必须编报追补计划,经物资计财部门同意和主管物资工作的场领导批准,物资科方可承办采购供应。
  1980年后,实行财务大包干,农场又制定了物资管理制度,并下发场物字(1980)2号文件,对物资管理更具体化了。从此,物资计划管理又走上了正轨。所以1979年到1982年这四年的物资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金额,每年只相差十万元左右,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局面。见表:
             物资计划与实际采购相比           单位:万元



  回顾历史,农场物资计划管理,有两个好时期,一是1965年到1967年,二是1979年到1982年,好在党的经济政策重视计划管理、经营管理、经济效益,一举扭转了以往物资粗线条的计划管理的局面,克服了采购员满天飞、盲目采购所造成的损失浪费,使物资计划管理接近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