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成本核算

第四节 成本核算


1962年4月,农场印发《生产核算办法(草案)》主要成本核算在生产队进行,分场及总场只进行汇总计算。“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又恢复成本核算,以迄于今。(详见附表3)
  一、单车核算:1977年又实行单车核算。1980年农场对单车核算提出“六定一奖”办法,使单车核算日趋完善。(见附表)
  实行单车核算后,提高了功效、降低了成本。如十二队康拜因23号车,年作业量二千五百作业亩,而实际完成六千五百作业亩。又如七队东方红—54,33号车,作业到六月止,就完成13,094个标准亩,比全年作业量多出94个标准亩。按耗油标准应是11,785公斤,实际只用8,116公斤,节约油料3,669公斤(折合现金是1,467元)。
  二、油材料核算:农场每年在12月20日对在库物资进行一次清仓查库,对盘亏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处理。对盘盈的油材料计入库存,但也要查明原因。建场以来,每年油料盘亏在20—30吨(合理损耗为千分之三)生产队盘亏多达两吨以上,少则几百公斤。究其原因,管理不善,如用柴油点灯(猪房马号消耗最多)每年要消耗三吨以上。
  1978年以前,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松懈,买多少发多少,丢失严重,基层单位每年耗用的低值易耗品均摊入当年成本。1970年后改变低值易耗晶的使用和保管办法,(即发给个人,限期使用,丢失赔偿)才扭转丢失浪费局面。
                六定一奖明细表



  三、产品核算:对农副产品,如小麦、大豆、玉米,实行检斤入库调出上交凭商业科调令,检斤出库,转账结算。生产队自己耗种,计量出库,播种结束,转入作物成本。
  每年12月20日对库存粮豆进行盘点,由商业科化验定等,作为年终在产品入库保管。如盘亏,扣发该队奖金,如盘盈,列入当年收入,但不给奖金。1983年39队大豆盘盈99吨,通报批评,不发奖金,同时列入当年收入。
  四、现金收支及工资核算,农场规定现金收支两条线,凡是生产出售的产品收入,不准挪用,要如数交给计财科,而生产队需要报销的药费,办公费、公杂费以及探亲路费,经分场审查后才准予领取现金。
  工资核算,按年初核定的工资总额,全年不准突破。至于每月领多少,可以上下浮动。1983年以前,雇用季节工,要经劳资科批准后,方可使用,其工资也列入计划。
  五、粮豆亩成本核算:1967年农业生产费用326.4万元,亩成本21.10元,粮豆单产130.3公斤。而1983年农业生产费用2,069.6万元,亩成本上升到48.93元,粮豆单产168.5公斤。这两个年头都是丰收年,1983年的单产比1967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九,而1983年的亩成本比1967年却增加一点三倍,这两年相比,投入价值与产出物量的增长率不是成正比这说明农业生产即或在同样气候条件下,不一定投入越多产出也相应增加。成本是考核和评价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1964年亩种籽费用2.31元,1983年上升到8.67元,增加3.75倍。原因是种籽价格提高,特别是引进高价良种,再则增加播量。
  肥料及农药的费用;1966年亩用化肥0.52元,1983年增至8.07元,增加14.5倍。1969年至1978年十年中,年平均亩用化肥1.38元。而1979年至1983年五年中,年平均亩用化肥5.01元,比前十年增加2.6倍。主要是施肥量的增加,1983年亩施肥达10—15公斤。(详见附表4)
  机械作业费:1964年亩费用6.03元,1983年增至12.31元,增长一倍有余,其原因:机械拥有量的增长,超过耕地面积的增长比例,再则陈旧机械超期使用,加大修理费,其次提高作业质量,加大标准亩费用。(见附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