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经济指标分析和投资回收
第五节 经济指标分析和投资回收
从各项经济指标看农场的经济效果,以历史上两个丰年1967年和1983年相比。(见表5—6—7)
一、劳动生产率指标:1967年每个职工平均盈利626.66元,每个职工平均收入1,082.12元,而1983年每个职工平均盈利1,685.92元,增长1.69倍,平均收入达6,675.7元增长2.2倍。其因素包括粮食提价,超交粮加价,以及工农业总产值的增加等。
二、资金利润率指标:1967年农场盈利206.8万元,投放一百元资金,利润为8.24元,而1983年盈利1,153万元。投放一百元,利润是33.50元后者比前者多5.26元,说明对投资的利用,逐步趋向合理。
三、收入利润率指标:1967年百元收入盈利是30.10元,1983年百元收入盈利25.25元,虽然1983年盈利的绝对数多4.6倍,但百元收入盈利却减少16%。
四、费用利润指标:1967年百元费用利润是47.29元,1983年百元费用利润是37.49元,比1967年减少9.8元。说明了费用增加超过了利润增加的比例。
五、资金利用率指标:用以考核分析资金利用水平。1967年百元收入平均自有流动资金55.86元,百元费用平均自有流动资金86.62元,而1983年百元收入自有流动资金24.50元,百元费用自有流动资金36.38元,说明1967年资金利用好于1983年。
六、国家累计投资及投资回收:从1964年至1983年国家累计投资是4852.9万元,投资回收309.3万元,累计投资回收到从建场初期的百分之三,达到1983年的百分之六点三,投资回收率很低。(见附表6)